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到第六單元教案
四、分組討論,練習認知:
1.圓周長公式如何推導?
因為:圓的周長=直徑的3倍多一些。
所以: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即:c=πd 或 c=2πr
2.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應用。
出示例1。
讀題后,學生講教師板書,并提醒書寫格式與約等號使用。
3.14×0.95
=2.983
≈2.98(米)
答: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2.98米。
五、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2頁上半頁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六第1、2、3題。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圓的周長隨著直徑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它們的幽會比值是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比值叫做圓周率,用π表示。為此,今后要求某一個圓的周長時,只要知道直徑或半徑,我們就能直接運用c=πd 或 c=2πr來計算。
六、作業安排。 練習十五第4、5、6題。
第三課時:圓的面積
教學內容:課本例1,第70頁練習十六的第1~5題。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面積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圓的面積演示教具;厚紙做的圓及剪刀與膠布。
教學過程:
一、學前導入:
1.口算:
2.已知圓的半徑是2.5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我們已經學會圓周長的有關計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圓的面積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展示學習目標:
1.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到過程。
2.掌握求圓的面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三、自學指導(一):
1.面積所指的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圓的面積指的是什么?。(圓所圍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提示:以前學過長方形面積的含義是指長方形所圍成平面的大小。
四、動手操作,分組討論:
把圓等分成16份,圓周部分近似看作線段,其中的一份是個近似的三角形,底是多少?(c/16) 高是多少?( r)
(1) 指導學生動手擺學具,并思考問題:
①你擺的是什么圖形?
②你擺的圖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③所擺圖形的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④你如何推倒出圓的面積?
(學生動手擺學具,四人一組討論,然后發言。)
說明:如果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結合教材68頁上面的圖加以說明。
討論所得:從圖中可以看出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長是 ,寬是r。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