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三步應用題(精選10篇)

三步應用題

發布時間:2023-01-26

三步應用題(精選10篇)

三步應用題 篇1

  三步就用題

  目的:

  1使學生理解掌握較容易的的解題思路,能正確解答。

  2使學生依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

  3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難點重點:

  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能快速地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準備L:

  應用題的課件     小黑板

  教學方法:

  引導法  圖示法   討論法   情景教育法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導入  :

  出示課件(由電腦出示情景,以情景教學引入知識吸引學生的興趣激怒學生的熱情)

  岳城小學三年組級有三個班,每班60人,四年級有二個班,每班77人。你能根據我們學校的信息來編應用題嗎?

  學生交流所編的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學生編的應用題進行教學

  2出示例題(即學生編的其中的一種)

  例:

  岳城小學三年級有3個班,每班60人。四年級有2個班,每班77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個學生?

  A讀題找出已條件和總題。

  B自制線段圖理解題意。

  C請學生上臺畫線段圖。

  D看圖分析討論“要求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評價: 出示課件中的線段圖,對比學生所制的線段圖你沉得他畫得怎樣?

  E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三年級有多少人?

  60 * 3=180(人)

  (·2)四年級有多少人?

  77*2=154(人)

  (3)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80+154=334(人)

  答三四年級一共有334人。

  3你能改變問題把它變成另一道應用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直接在原題上改變問題既讓學生對比上一題,又能同時展示兩題的不同這處使它們的相同處和不同處顯而易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岳城小學三年級有3個班,每班有60人。四年級有2個班,每班有77人,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

  (1)找條件和問題并畫出線段圖分析

  (2)與上一題相比你發現了什么?討論怎樣解答這道應用題?

  (3)學生合作解答應用題

  (4)請小老師上臺講解思路。

  三觀察我們今天濱應用題,你能給今天的內容取個名字嗎?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

  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取的名字,并問學生你這么給他取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師生一同講解此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件中的信息。

  3個排球,每個62元 乒乓球和籃球一共多少錢?

  5個籃球,每個40元 籃球和乒乓球一共多少錢?

  9個足球,每個53元 排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錢?

  籃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錢?

  2選擇信息填空:

  (1)學校買了3個鉛球,每個18元------------鉛球比西瓜多多少錢?

  同桌相互說說,你認為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各用什么方法?

  匯報解答過程

  板書:

  例3

  (1)三年級有多少人?

  60*3=180(人)

  (2)四年級有多少人?

  77*2=154(人)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180+154=334(人)

  答三四年級一共有334人。

三步應用題 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有關倍數的三步應用題.

  (二)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三)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樹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2.全班同學根據線段圖提問題.

  先編題,再列式.

  (1)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個?

  20×3=60(個)

  (2)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比排球多多少個?

  20×3-20=40(個)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排球共有多少個?

  20×3+20=80(個)

  編題后把問題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訂正板演題時要說出解題思路.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把復習題增加一個條件,即“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把問題改成“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像這樣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板書:應用題)

  2.出示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讀題,理解題意.讀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和復習題比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三年級栽56棵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栽?棵10棵

  (3)學生獨立思考,試算.

  (4)集體討論、互相交流,說思路.

  教師提出要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根據題里給的條件能直接算出來嗎?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導學生分析、敘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三、四年級栽多少棵.三年級栽樹的棵數已經知道,四年級栽樹棵數沒直接告訴,所以先求四年級栽多少棵,算式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級的總數,算式為56+112=168(棵).因為五年級栽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所以最后用總數減去10棵:168-10=158(棵))

  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1)四年級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158棵.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如果題中五年級栽樹的條件改為“五年級栽樹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多10棵”,怎樣求五年級栽的棵數?

  (用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級栽樹的總數還有別的比較簡便的方法嗎?

  提示:從倍數關系上考慮,誰是1倍數?三、四年級的總數是幾倍數?怎樣求三、四年級的總數?

  (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栽的2倍,三年級栽的是1倍數,四年級栽的是2倍數,三、四年級栽的總數是 2+1=3倍數: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級栽的棵數:168+10=178(棵).)

  小結

  解答應用題要認真審題,理解題意是基礎,分析數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題而異,由于解題思路的不同,解題方法也不一樣,解題步驟也不一樣,因此要靈活運用.

  (三)鞏固反饋

  1先畫圖,再解答.

  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的3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

  2.看圖解答.

  3.條件有變化、先討論、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學校里有柳樹36棵,松樹比柳樹少12棵,楊樹的棵數等于松樹和柳樹總數的4倍.有楊樹多少棵?

  訂正時可以明確,題目要求“楊樹有多少棵?”這句問話本身數量關系不明顯,因此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的關系找出新的數量,直到所求的問題.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說出怎樣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五)作業 

  練習五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三步應用題是在學生學過的有關倍數的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的,兩步應用題增加一個條件,改變其問題,就是三步應用題.本節課仍以思路教學為重點,通過畫線段圖,學會分析數量關系,以掌握解題思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課著重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畫線段圖雖不作教學要求,但它比文字敘述的題要具體的多,在分析數量關系中,恰當地運用線段圖是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因此無論是復習、新課、練習都十分重視畫圖、看圖分析的訓練.

  2.重視學生敘述思維過程的練習.應用題不但要注重結果的正確性,還要重視思維過程的邏輯性,因此解答應用題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維過程,這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識間的聯系、發展和變化.把復習題改變條件可使兩步題變成三步題,條件變化了,解題方法也變了,讓學生在分析不同的數量關系中,掌握解題思路,達到舉一返三的目的.

  4.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先基本、后變化、先易后難,把說思路、畫線段圖貫穿于全課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練習,達到熟悉數量關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二)

  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四年級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158棵.

  簡便算法:

  56×(2+1)=168(棵)

  168-10=158(棵)

  練習.看圖解答

  (1)小強集郵多少張?

  45×5-20

  =225-20

  =205(張)

  (2)兩人共集郵多少張?

  45+205=250(張)

  答:兩人共集郵250張.

三步應用題 篇3

  教學內容:課本第18-19頁例5,練習五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

  使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有關倍數的三步應用題。

  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用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樹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2.全班同學根據線段圖提問題。

  20個

  籃球:

  是籃球的3倍 ?個

  排球:

  ?個

  ?個

  先編題,再列式。

  (1)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個?

  20×3=60(個)

  (2)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比排球多多少個?

  20×3-20=40(個)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排球共多少個?

  20×3+20=80(個)

  編題后把問題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訂正板演題時要說出解題思路。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把復習題增加一個條件,即“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把問題改成“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像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板書:應用題)

  2.出示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讀題,理解題意,讀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和復習題比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三年級栽56棵     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栽?棵                10棵

  (3)學生獨立思考,試算。

  (4)集體討論、互相交流,說思路。

  教師提出:要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根據題里的條件能直接算出來嗎?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導學生分析、敘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三、四年級栽多少棵。三年級栽樹的棵數已經知道,四年級栽樹棵數沒直接告訴,所以先求四年級栽多少棵,算式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級的總數,算式為56+112=168(棵)。因為五年級栽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所以最后用總數減去10棵:168-10=158(棵))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

  (1)四年級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如果題中五年級栽樹的條件改為“五年級栽樹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多10棵”,怎樣求五年級栽的棵數?

  (用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加上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級栽樹的總數還有別的比較簡便的方法嗎?

  提示:從倍數關系上考慮,誰是1倍數?三、四年級的總數是幾倍數?怎樣求三、四年級的總數?

  (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栽的2倍,三年級栽的是1倍數,四年級栽的是2倍數,三、四年級栽的總數是2+1=3倍數: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級栽的棵數:168+10=178(棵)。)

  小結:

  解答應用題要認真審題,理解題意是基礎,分析數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題而異,由于解題思路的不同,解題方法也不一樣,解題步驟也不一樣,因此要靈活運用。

  三、鞏固反饋。

  1.先畫圖,再解答。

  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的3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

  2.看圖解答。

  小明集郵45張    小強比小明集郵的5倍少20張

  兩人共集郵?張                  20張

  3.條件有變化、先討論、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學校里有柳樹36棵,松樹比柳樹少12棵,楊樹的棵數等于松樹和柳樹總數的4倍。有楊樹多少棵?

  (訂正量明確:題目要求“楊樹有多少棵?”這句話本身數量關系不明顯,因此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的關系找出新的數量,直到時所求的問題。)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說出怎樣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五、作業 。

  練習五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

  三步應用題(二)

  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       簡便算法:

  栽樹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               56×(2+1)=168(棵)

  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              168-10=158(棵)

  樹多少棵?                                 練習·看圖解答

  三年級栽56棵 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     小明集郵45張  小強比小明集郵的5倍少20張

  兩人共集郵?張          20張

  五年級栽?棵              10棵

  (1)四年級栽多少棵? (1)小強集郵多少張?

  56×2=112(棵) 45×5-20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225-20

  56+112=168(棵) =205(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2)兩人共集郵多少張?

  168-10=158(棵) 45+205=250(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答:兩人共集郵250張。

三步應用題 篇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熟練掌握數量關系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單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新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并說出數量關系.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________?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________?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_______?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________?

  (2)根據問題找條件,并說出數量關系.

  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時說說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問題不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成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樣表示?

  學生可能會想到,四年級人數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已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示例3.

  新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后,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2)分析數量關系.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并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交流,說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生:從最后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訴,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所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才的思考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后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么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數量?

  學生會說出: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后把兩個年級人數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饋練習.

  如果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該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本上.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在認真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量關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據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量,也可以根據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經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

  體育老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由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并訂正.

  2.比較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余條件和問題不變,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會出現兩種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哪種解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于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較簡便.

  同學們再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么?從而明確由于兩種蔬菜的筐數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相同的因數,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面粉,共重2000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

  解答時,首先要理解題意,在此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是關鍵,無論采用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計算時要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 

  練習四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學生從現在開始學習三步計算應用題,由于數量關系比較簡單,理解并不困難,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條件和問題,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掌握解題思路和步驟.因此本節課重點是思路教學.

  教學過程 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從復習舊知識入手,通過補條件、補問題進行兩種思路的訓練,從解答兩步應用題入手,為掌握思考方法作準備.

  第二個層次,首先從改變復習題中直接條件為間接條件,使其成為三步計算應用題新課,讓學生看到兩、三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再通過畫圖,獨立試算、討論等方式,達到掌握解題思路,學會不同的分析方法.

  第三個層次,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在掌握基本題的基礎上,又提出變式題,并通過比較找出簡便算法,以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一)

  例3 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

  (2)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四年級共有274人.

  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8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解法(一)(1)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25×8=200(千克)

  (2)運來茄子多少千克?

  20×8=160(千克)

  (3)共運來黃瓜、茄子多少千克?

  200+160=360(千克)

  解法(二)(1)每筐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25+20=45(千克) (2)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45×8=360(千克)

  答: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三步應用題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有關倍數的三步應用題.

  (二)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三)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樹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2.全班同學根據線段圖提問題.

  先編題,再列式.

  (1)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個?

  20×3=60(個)

  (2)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比排球多多少個?

  20×3-20=40(個)

  有籃球20個,排球是籃球的3倍,籃球、排球共有多少個?

  20×3+20=80(個)

  編題后把問題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訂正板演題時要說出解題思路.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把復習題增加一個條件,即“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把問題改成“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像這樣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板書:應用題)

  2.出示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讀題,理解題意.讀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和復習題比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三年級栽56棵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栽?棵10棵

  (3)學生獨立思考,試算.

  (4)集體討論、互相交流,說思路.

  教師提出要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根據題里給的條件能直接算出來嗎?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導學生分析、敘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三、四年級栽多少棵.三年級栽樹的棵數已經知道,四年級栽樹棵數沒直接告訴,所以先求四年級栽多少棵,算式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級的總數,算式為56+112=168(棵).因為五年級栽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所以最后用總數減去10棵:168-10=158(棵))

  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1)四年級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158棵.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如果題中五年級栽樹的條件改為“五年級栽樹的棵數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多10棵”,怎樣求五年級栽的棵數?

  (用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級栽樹的總數還有別的比較簡便的方法嗎?

  提示:從倍數關系上考慮,誰是1倍數?三、四年級的總數是幾倍數?怎樣求三、四年級的總數?

  (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栽的2倍,三年級栽的是1倍數,四年級栽的是2倍數,三、四年級栽的總數是 2+1=3倍數: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級栽的棵數:168+10=178(棵).)

  小結

  解答應用題要認真審題,理解題意是基礎,分析數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題而異,由于解題思路的不同,解題方法也不一樣,解題步驟也不一樣,因此要靈活運用.

  (三)鞏固反饋

  1先畫圖,再解答.

  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的3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

  2.看圖解答.

  3.條件有變化、先討論、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學校里有柳樹36棵,松樹比柳樹少12棵,楊樹的棵數等于松樹和柳樹總數的4倍.有楊樹多少棵?

  訂正時可以明確,題目要求“楊樹有多少棵?”這句問話本身數量關系不明顯,因此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的關系找出新的數量,直到所求的問題.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說出怎樣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五)作業 

  練習五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三步應用題是在學生學過的有關倍數的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的,兩步應用題增加一個條件,改變其問題,就是三步應用題.本節課仍以思路教學為重點,通過畫線段圖,學會分析數量關系,以掌握解題思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課著重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畫線段圖雖不作教學要求,但它比文字敘述的題要具體的多,在分析數量關系中,恰當地運用線段圖是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因此無論是復習、新課、練習都十分重視畫圖、看圖分析的訓練.

  2.重視學生敘述思維過程的練習.應用題不但要注重結果的正確性,還要重視思維過程的邏輯性,因此解答應用題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維過程,這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識間的聯系、發展和變化.把復習題改變條件可使兩步題變成三步題,條件變化了,解題方法也變了,讓學生在分析不同的數量關系中,掌握解題思路,達到舉一返三的目的.

  4.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先基本、后變化、先易后難,把說思路、畫線段圖貫穿于全課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練習,達到熟悉數量關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二)

  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四年級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級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158棵.

  簡便算法:

  56×(2+1)=168(棵)

  168-10=158(棵)

  練習.看圖解答

  (1)小強集郵多少張?

  45×5-20

  =225-20

  =205(張)

  (2)兩人共集郵多少張?

  45+205=250(張)

  答:兩人共集郵250張.

三步應用題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5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八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學會列方程解三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復習題:“一列快車從天津開出,平均每小時行79千米;同時有一列慢車從濟南開出,平均每小時行40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遇,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自己是怎樣解答的,教師畫出線段圖,并板書出兩種解法,如下:

  第一種解法:(用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79+40)×3

  第二種解法:(把兩車相遇時各自走的路程加起來.)

  79×3+40×3

  著重訂正第二種解法,提問:

  “誰能說說第二種解法的思路?如果我們把這道題改成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相遇時間及其中一輛車的速度,求其中一輛車的速度,又該怎樣解答呢?”

  二、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一列快車從天津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濟南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9千米,慢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讓學生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比較復習題與例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根據復習題的線段圖畫出例5的線段圖:

  利用線段圖引導學生找出,相遇時兩車所行路程的和正好等于兩地間鐵路的長度,并據此列出方程:79×3+3x=357(設慢車平均每小時行x千米.)并解答出來.

  2.做第115上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解答,試著列出兩種方程,如8x+23×10=430,430-8x=23×10.訂正以后,把“共重430千克”改為“梨比蘋果多30千克”,再讓學生解答.

  三、鞏固練習

  1.第5~8題與例題相似,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8題,做題前,教師拿一張完整的發票給學生看,同時講一講發票上每項上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看第8題的發票,說出發票上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的是什么,再讓學生自己解答.

三步應用題 篇7

  這一小節內容是在前面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教學解答一般的兩、三步應用題。例4是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即:“已知一個數的幾倍多(或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與其相應的順思考的應用題,即求比一個數我幾倍多(或少)幾是多少。例4若用算術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維難度大,學生容易出現去除后減的錯誤,用方程解,思路比較順,體現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

  一、從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降低問題的難度。

  解答例4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題里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為了幫助學生找準題量的等量關系。我從身邊的事物入手,讓數學知識更貼近生活。五年級的學生 大多數是12歲,我利用這一事實編題,問學生今年幾歲,學生說出是12歲。我就說:“老師今年的年齡比同學的年齡的3倍還多4歲,老師今年多大年紀?”學生脫口而出:“40歲”。“你是怎樣計算的?”生回答:“12×3+4=40(歲)。老師又問:“老師的年齡與同學的年齡存在著怎樣的等量關系呢?”生回答:“老師的年齡等于學生的年齡乘3加上4。”這樣的教學既拉近的師生之間的距離,又為學習新知識做了很多的鋪墊。

  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選擇解題最佳方案。

  學生通過比較復習題與例4的異同,強化了理解題意這個環節,然后,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方法來解答例4。有困難可與小組同學討論,也可以借助畫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學生在動手畫,動口說的過程中,理解數量關系。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自己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 試解例題后。從不同角度理解題意,老師讓學生 把各種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析哪種解法合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這道題存在的等量關系更弄清,再從中選擇最佳解題方案。我認為這樣教學即能預防錯誤定勢的形成,又突出了最佳解題思路,強化了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和解題的關鍵,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

  應用題的教學,關鍵是理清思路,教給方法,啟迪思維,提高解題能力。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敢于大膽放手,讓學生 自己解答,充分相信學生 ,讓學生 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畫線段圖,理解題意這種方法學生比較陌生,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畫圖分析題意找等量關系:直觀形象地加深了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在畫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比倍多(或少)”個別學生 不知是包括里面還是外面,從而找不準等量關系。所以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 學會分析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一句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

三步應用題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33頁的第4—7題,練習八的第5、6題。

  教學目的:通過整理和復習所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

  答方法;掌握數據整理及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一、整理和復習三步應用題 。

  1.教師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4題和第5題。

  請兩位學生讀題后,分別說一說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然后,讓全班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集體訂正后,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第4題和第5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為什么這兩題都可以用簡便算法計算?

  2.教師先出示題目:同學們抬水澆樹。三年級澆45棵,四年級比三年級多澆lo棵,五年級澆的棵數等于四年級的2倍。五年級澆樹多少棵?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自己解答。 

  接著,教師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6題。讀題后,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條件和問題,并且讓學生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

  教師提問:這一題與上面一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

  題是兩步應用題,下面一題是三步應用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教師:我們這一冊所學習的三步應用題都是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把兩步應用題改編成三步應用題主要有2種方法:增加條件、改變條件的敘述方式、改變問題。第6題是從上面的兩步題改變問題而變來的。現在,大家試一試用另外兩種方法把上面的兩步題改編成三步題。   

  鼓勵學生改編題,集體訂正所改編的題。

  3.做練習八的第5、6題。 

  教師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做完集體訂正。

  二、整理和復習數據整理及求平均數

  教師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33頁,默讀第7題,理解題意。(教師也可用小黑板出示這一題。)然后看圖回答教師的問題。

  教師提問:這個條形統計圖中的一個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個年級采的最多?

  五年級比三年級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讓學生自己做第(3)、(4)小題。做完以后,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么?在這一題里,求平均數的算式是什么?

  接著,讓學生自己想根統計圖中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填寫之前,教師提問:

  下面的統計表是統計什么的?每個格里要填什么?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練習八的第7*題。這道題先算出每種車的數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條形統計圖。這是一道需要綜合運用知識的題目,對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三步應用題 篇9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熟練掌握數量關系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單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新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并說出數量關系.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________?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________?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_______?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________?

  (2)根據問題找條件,并說出數量關系.

  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時說說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問題不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成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樣表示?

  學生可能會想到,四年級人數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已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示例3.

  新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后,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2)分析數量關系.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并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交流,說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生:從最后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訴,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所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才的思考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后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么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數量?

  學生會說出: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后把兩個年級人數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饋練習.

  如果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該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本上.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在認真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量關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據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量,也可以根據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經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

  體育老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由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并訂正.

  2.比較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余條件和問題不變,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會出現兩種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哪種解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于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較簡便.

  同學們再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么?從而明確由于兩種蔬菜的筐數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相同的因數,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面粉,共重2000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

  解答時,首先要理解題意,在此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是關鍵,無論采用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計算時要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 

  練習四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學生從現在開始學習三步計算應用題,由于數量關系比較簡單,理解并不困難,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條件和問題,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掌握解題思路和步驟.因此本節課重點是思路教學.

  教學過程 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從復習舊知識入手,通過補條件、補問題進行兩種思路的訓練,從解答兩步應用題入手,為掌握思考方法作準備.

  第二個層次,首先從改變復習題中直接條件為間接條件,使其成為三步計算應用題新課,讓學生看到兩、三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再通過畫圖,獨立試算、討論等方式,達到掌握解題思路,學會不同的分析方法.

  第三個層次,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在掌握基本題的基礎上,又提出變式題,并通過比較找出簡便算法,以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一)

  例3 鎮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

  (2)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四年級共有274人.

  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8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解法(一)(1)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25×8=200(千克)

  (2)運來茄子多少千克?

  20×8=160(千克)

  (3)共運來黃瓜、茄子多少千克?

  200+160=360(千克)

  解法(二)(1)每筐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25+20=45(千克) (2)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45×8=360(千克)

  答: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三步應用題 篇10

  教學內容:課本第21頁練習五的第9-13題。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簡單的三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口算練習。

  教師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題,指名讓學生計算。

  9300÷300=          650-350=           5400÷600=

  12×500=            4800÷800=          370-190=

  240+260=           700×30=            80×5×2=

  二、混合運算練習。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題目,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時,指名讓學生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說得數。

  (44+36×5)÷32        400÷(632-27×16)

  33×(60-168÷3)       (54+14×9)×2

  三、解答應用題練習。

  1.做練習五的第9題。

  請一位學生讀第(1)題后,先指名讓幾名學生說這題的兩種解法,并且說出每種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接著讓學生做第(2)題,做完以后集體訂正。訂正時也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說出每種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練習五的第10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法。接著教師可以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學生列出算式是:(7+8)×6=90(個),讓列出算式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講清算理。

  3.練習五的第11題。

  學生獨立解答,完成后再問:還有沒有其他解法。

  4.練習五的第13題。

  學生獨立解答。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法,并且說一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練習五的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課后小結:

三步應用題(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數學教案-關于9的圖畫應用題(通用3篇)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

  • 數學教案-9加幾-應用題(通用2篇)

    教學目標1.知道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2.掌握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3.能正確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會口述答話.教學重點掌握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 《較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教學反思(精選2篇)

    重組教學內容,呈現了學生最為關心的生活信息 《新課標》強調“數學應用于現實生活,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就向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必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題材。...

  • 小學20以內應用題加法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基本口算練習1、看課件口算。8+3 7+6 6+5 8+6 8+87+5 8+4 7+7 6+6 7+42、聽算。...

  • 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3.繼續培養學生類推、分析、比較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56×2+56...

  •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通用12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 乘法應用題(精選17篇)

    (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教學目標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的4~5題,練習十九的第4~6題。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

  • 第二單元的行程應用題(通用2篇)

    應用題解題思路(六)1.興湖農場修一條長0.28千米的路,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沒修的是多少千米?想: 由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你想到了什么?2.面粉場運來小麥60噸,先用其中的12噸小麥生產面粉9840千克,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小...

  • 連除應用題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敘述思維過程.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

  •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精選2篇)

    第三課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目標: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 連除應用題練習課(通用3篇)

    教學內容練習二十三的第5-16題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一、計算練習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1、 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

  • 圖文應用題(精選2篇)

    教學內容 課本101頁例3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什么叫做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初步學會解答一半用圖畫一半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為正式學習解答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準備。教具準備主體圖和小棒教學重難點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精選2篇)

    教學目標(一)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二)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并滲透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三)培養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良好學習習慣。...

  • 兩步加減法應用題(精選3篇)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并能正確列式計算.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能正確掌握解題思路.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前談話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六月嗎?……剛剛聽了這么多的小朋友發言,老師真是替六月感到高...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日本 | 亚洲女人一级片 |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 欧洲美女7788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97 | 97最新国自产拍视频在线完整在线看 | 国产精强码久久久久影片at | 福利影院在线播放 |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入口 | 老司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精品免费网站 | 国产免费又爽又色又粗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A片 | 国产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免费视频 | 韩国日本美国免费毛片 | 久久精品69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免费不卡 | 国产午夜视频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成人免费黄色毛片 |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 免费看黑人强伦姧人妻 |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黄色一级免费片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天天热天天干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更新时间 | 一级bb片 | 日韩a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 | 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免费影院 | 久久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 91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