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實錄【竇桂梅】
生:(配樂靜聽,課件顯示這段文字)“奶奶!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當時情境寧靜而感人。)
(五)快樂(第五次憧憬)
師:就這樣,她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生:“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感情朗讀)
師:小女孩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們倆是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板書:快樂)
三、梳理“幸福”
師:故事又結束了。現在再回顧一下課文,然后回過頭來再看題目中的“小”。通過朗讀討論,原來小中還包蘊著這些我們讀到的,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得見的“大”(出示剛才學生朗讀過的那五次“幻想”的內容)——
生:大大的火爐、大大的圣誕樹、大大的烤鵝,還有高大的奶奶。(學生依次說出。)
師:瞧,透過這些看得見的“大”的閱讀中,批注出了這么多看不見的“大”——
生:無限的溫暖,無比的滿足,永久的安寧,永遠的慈愛和永恒的快樂。(和學生一起完成對板書的梳理,從而又回扣整體。)
四、“幸福”來源
師:那么是什么讓女孩從黑暗與痛苦的世界,獲得了這些光明與快樂?
生:是火柴。因為火柴的照亮,才有了女孩這些夢想。
師:至此,你一定會批注一個問題:把小女孩的五次夢想羅列在一起,讀著不是更一目了然嗎?(出示羅列五次幻想內容的文字,用不同顏色體現。)為什么安徒生卻把這些夢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中呢?
(出示課文描寫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讓學生討論。)
生:這樣都羅列起來寫也沒有意思,讀起來沒有感情,不能引人入勝。你瞧第一次的“敢”,明明因為賣不出火柴爸爸要打他,可她竟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又一根,表現了小女孩很勇敢。
生:還有中間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趕緊”,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實現了她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對夢想的不放棄。
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滅,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說明她在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可見小女孩內心的渴望多么強烈。(指導學生批注,并板書“渴望”。)
師:是的,我們一定會批注這樣的話:這樣寫不僅讀起來一波多折,引人入勝,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點燃火柴,也體現著這些夢想來自于小女孩內心的渴望。
師:你們再來對比課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你發現了什么?(對照黑板兩節課批注的詞語。)
生:我發現了殘酷的現實生活與小女孩的美好的夢想是完全相對的。
生:也就是說,越是因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溫暖;越是饑餓,她就越是渴望獲得溫飽,得到滿足;越是恐懼,她就越是渴望獲得一份安寧……
師:原來小女孩不僅從物質上追求,更是從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們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聊的,作者卻是有意的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