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xué)實(shí)錄【竇桂梅】
生:小女孩,別人對你那么冷漠,就連小男孩都嘲笑你,可你為什么選擇沉默?要是我,我就受不了,我會埋怨,難道你愿意在殘酷的現(xiàn)實(shí)中掙扎,你應(yīng)該在美好的世界里飛翔啊。
生:小女孩,你是那么善良、那么美麗,但是蒼天卻是對你那么不公平,你為什么還要忍耐?如果我生活在 那個(gè)時(shí)候,會把你帶回家,讓你在幸福中生活。
師:聽了你們的話,我知道,你們也是善良的。從現(xiàn)實(shí)的角度,小女孩太有報(bào)復(fù)的理由了,可小女孩的忍耐,讓那些冷漠者無地自容。
生:小女孩,面對這樣冷酷的現(xiàn)實(shí)你都能忍受,你有一顆向往美好的心靈啊。俗話說吃虧是福,你一定會得到應(yīng)有的幸福的!
師:你們批注的對女孩的評價(jià),概括起來,這忍受、忍耐,就是說,小女孩隱含在字里行間的是一顆怎樣的心?
生:是埋藏在心的忍耐,忍受之心啊。
師:這含在字里行間的是一個(gè)“忍”啊。如果說“隱”是埋藏是一種隱含,原來埋藏在心的是一顆 “隱忍”之心。(板書:把“隱含”的“含”改成“忍”,最終變成“隱忍”。讓學(xué)生批注這個(gè)詞語。)苦難把女孩放到塵埃里,卻開出了幸福的花兒。原來,心懷渴望并不難,而在苦難中擁有一顆隱忍之心,才是這小小的女孩獲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
五、提升“幸福”
師:小女孩也許不懂這些,可正是因?yàn)槲覀兊拈喿x賦予了小女孩這么高貴的形象,她就是我們?nèi)碎g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飛到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是有上帝的,叫天堂的地方。
生:課文里不是說嗎,“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shí)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gè)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師:所以葉君健尊重安徒生的原作,寫上了這句話——(出示課件)
生:“她們兩人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既沒有寒冷,也沒有饑餓,也沒有憂愁的那塊地方——她們是跟上帝在一起。(讓學(xué)生在課文中補(bǔ)充上這句話)
師: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詞——那么,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么在一起?
生: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一切善良、美好的東西在一起。
生:因?yàn)楹蜕系墼谝黄鹁筒粫泻洹囸I等等的痛苦了,我想小女孩經(jīng)歷這么多痛苦,也應(yīng)該得到幸福了。安徒生這樣寫是為了使故事能有一個(gè)圓滿的結(jié)局。所以,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幸福在一起。
師:所以有著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創(chuàng)作這篇童話后,批注過這樣的一句話——
生:(齊讀)“幸福不是藝術(shù)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幸福存在于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與我們同在。”
師: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安徒生,在他的心中離上帝最近的人,或許不是——(指投影)
生:不是藝術(shù)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
師:而是——(指投影)
生:存在于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體會到真正幸福的人。
師:是啊,一句和上帝在一起,定格于對苦難的承受,定格于對清貧的滿足,定格于對夢想的渴望,定格于幸福的天堂。我們的解讀與安徒生說的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原來,隱忍與渴望之心就是對清貧滿足,對苦難承受的心。從小女孩追求幸福的過程看出,女孩就是幸福的,因此她嘴角還帶著微笑。
師:基于中國的文化背景,我們都鐘愛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死亡意味著不幸。可是借助批注呢?我們覺得這時(shí)的小女孩是幸福的,我們讀到了女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