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xué)實錄【竇桂梅】
生:“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dāng)搖籃”——我覺得這個男孩太調(diào)皮了,也不懂事,說的話挺氣人的。
生:本來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就已經(jīng)很冷了,再加上我又讀到的“又黑又冷”,我體會到,天簡直冷到了極點。
生:小女孩已經(jīng)夠可憐的了,“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從這個“嚇”字看出小女孩當(dāng)時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
生:我還想補充,“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這“嚇”是因為“沖”,可以想象小女孩心里恐懼的程度。(板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huán)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沒有辦法(出示第二自然 段)——
生:“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學(xué)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學(xué)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里的誰,都會是哪些人?(沉靜一會兒,不讓學(xué)生答)作為高年級同學(xué),我們一定浮想聯(lián)翩。那么、我們把你們想象的這些“誰”去掉,看看句子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課件出示去掉“誰”的句子)
生:我認為用上兩個“誰”,我眼前就浮現(xiàn)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們根本沒有注意這個小女孩,可見,課文的句子體現(xiàn)是是大人們的冷漠。
生:“誰”指每一個人,“沒有人”指一批人,范圍很廣泛,沒有第一句的程度嚴重。“誰”字特別強調(diào)沒有一個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給一個人給過她一個錢。更能看出社會的冷漠,人們的無情。
師:還是這句話,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課件出示變換了角度的句子,引導(dǎo)學(xué)生完成: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
生:這一整天,小女孩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
師:不是寫賣火柴的小女孩嗎?既然如此,安徒生為什么偏偏不從女孩的角度來寫?
生:“誰”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說沒有人買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錢。而第二句話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來說的。我覺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比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更有強調(diào)的力量。
生:也就是說,第二句話只交代了結(jié)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樣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沒有賣出一根火柴。可是,課文的這句中是說,小女孩辛辛苦賣了一整天,也沒有一個人同情她,這樣更加強調(diào)了這個人世間的冷漠無情!
師:好一個冷漠無情!回過頭來再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這僅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嗎?
生:我覺得這不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了,還有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可以說小女孩從頭冷到腳,從外冷到內(nèi),從身體冷到內(nèi)心!(掌聲)
師:此刻,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恐懼,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對小女孩來說那可真是——生:(齊說)雪上加霜!
師:(屏幕出示教師的批注)你看,剛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抓住一個重點的句子,反復(fù)推敲、比較,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樣像你們這樣獲得了豐富的閱讀體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