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實錄【竇桂梅】
師:再讀讀第一句話。(重點品味第一句。)
生:(齊讀)第一句——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
師:瞧,讀到一個“冷”字,(課件突出“冷”)就自然會想到這個冷字背后的信息,這是告訴我們——
生:天氣冷極了,“冷”字,交代了天氣。
生:再往下讀我們會發現還有一個字——“雪”呢,(課件突出“雪”)它也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季節。
師:這是什么季節?(學生說冬天。)
師:那“黑”呢?
生:這個“黑”字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師:瞧,當你細讀每句話,讀到重點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詞后面傳遞給我們的信息。現在,再讀這句話,味道就不一樣了,來讀讀。
生:(讀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語調越來越高,一種是語氣越來越深沉。隨著老師的手勢齊讀。)
師:還是這句話,我們再讀。讀到“冷”,什么感覺?
生:我們感覺到冷,再加上“冷極了”,說明真的很冷。
師:注意緊跟這“冷”后面又出現了一個“雪”呢?
生: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讓人感覺更冷了。
師:再注意,這兩個詞后面又多了一個“黑”,又是什么感覺呢?
生:已經是三個“冷”了!讓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極了!
師:如果我們在“冷”的前面加上一個字,才能體現這不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個“極”,就是“極冷”。
生:不,我覺得加一個“寒”更好,“極冷”是說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冷的程度,更讓我們感到寒氣逼人,令人覺得冷得可怕。(板書:寒)
師:你看,還是這句話,我們又讀到了一層意味,再讀更不一樣了。來,我們把閱讀到的滋味送到句子中去,讀讀。
生:(學生再一次兩種形式朗讀這句話,語氣一種是由弱到強。一種是由強到弱。精彩)
師:(課件展示教師閱讀批注的文本內容。)我發現咱們班同學真會閱讀。你看,閱讀一句話的時候,抓住重點的詞語反復咀嚼,不僅讀出了詞語背后的信息,還讀出了詞語內在的感受。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句一句也沒有寫小女孩,去掉可以嗎?
生:不成,這是環境描寫,很重要。通過細讀,我們感覺故事發生的環境如此惡劣,預示著故事的悲慘,小女孩的不幸。(掌聲)
(二)恐懼
師:是啊,就這樣慢慢地讀啊,細細地品。看,小女孩就這樣向我們走來。那就細讀這段后幾句話的描寫,哪個詞語觸動了你,就把你讀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給我們。(學生默讀,而后發言。)
生:我覺得“光著頭、赤著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大冬天卻是“光著頭、赤著腳”。
生:是啊,小女孩從頭冷到腳。我還想補充,這里說是“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還在街上走著,我眼前仿佛看到這可憐的小女孩就這樣光著頭赤著腳向我們走來。
生: “一向是他媽媽穿的”也說明小女孩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教師因勢利導)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好啊,就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品。
生:我從課文的最后一句“小男孩說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搖籃”一詞說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這是安徒生用夸張的寫法。
師:你看他多會讀書,安徒生多有童話趣味啊。他發現了“搖籃”背后的信息和修辭方法。你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在“搖籃”中你還體會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