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 童年趣事 教學設計
3、指名交流:哪段話寫得好,寫得有趣?好在哪兒?(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神態)
4、小結:是呀!我們要把事情寫生動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語言和神態進行描寫。這樣不但具體,還讓人感覺真實。
五、全體參與,說好“趣事”。
1、把自己認為最有趣的部分具體地說給同桌聽,相互指正。
2、個別交流,師生共評,肯定說得好的語句,用得好的詞語。
六、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35分鐘內完成習作。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一、指導方法:
上節課我們回顧了童年生活,寫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師很高興成為同學們作文的第一讀者,這次作文大多數同學是以快樂為主題,寫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學們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寫得很具體。當然,我們的作文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些同學的作文還有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語句,有些同學的作文在表達真情實感方面還有些欠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修改修改。
這次同學們的作文,老師都一一仔細地看過,但老師沒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權力留給同學們,下面我們進行互相修改。大家看一看,老師這里有幾條修改建議。(大屏幕出示)請同學來讀一讀。
1、將精彩語句用浪線標出。
2、用修改符號修改:錯別字、不合適標點、不通順語句。
3、是否表達出了真情實感,請你評一評。
二、學生選擇自己想評改的同學的習作,交換作文本。
三、學生自主評改。
教師隨機指導:(評改過程中教師巡視)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寫在了空白處,很好!
同學們可以在總評的后面寫出自己的名字。
四、交流評改。
1、指名:評改的是哪篇文章
2、請文章的作者上臺讀自己的習作。
3、點評者根據出示的評改建議做點評。
4、其他同學補充。
五、學生根據點評者的點評修改習作。
六、經過同學們互相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更完善了。文章是寫出來,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下同學們再把作文反復看看,再工整地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學修改意見
1.開展活動,作好鋪墊。
習作前,布置學生回家與父母開展一次談心活動。讓父母談談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學生的生活積累,為習作做好準備。
2.激qing導入,學習例文。
由交流童年趣事導入例文的學習。讓學生先帶著問題自瀆例文:(1)文中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2)作者是怎樣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的?
在學生認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討論,讀懂例文,幫助學生把握例文的寫作要領。可從以下方面引導歸納:作者緊緊圍繞“趣”字組織材料,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幾件趣事(畫胡子、畫鬼臉;編順口溜、起綽號;說單詞);重點突出,爸爸編順口溜,起綽號逗“我”玩的經歷寫得最具體。
3、對比閱讀,學會修改。
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影印稿片段和發表稿,思考:作者對哪些地方做了修改?為什么修改?怎樣修改的?修改后的表達效果如何?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修改作文對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并學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