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 童年趣事 教學設計
4、回憶童年,同桌互說。
根據習作提示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練說。要求學生先回憶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發生過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選擇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說給同桌聽,同桌要能從本次習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交流。學生評說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并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5、學生作文,認真修改。
學生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作文。作文草稿完成后可以請學生在班上讀讀,評一評。評議時要緊扣住本次習作的要求。最后讓學生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前思考和教學反思:
一、利用情感,打開作文思路。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寫好作文要有真情實感,這就說明真情實感是一篇好文章矛盾重要前提。有人把真情實感比作是文章的生命,這話是有道理的。情感的傾向性是指人的情感經常指向什么和為什么所引起,有不同意識傾向的人,情感的指向性也不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的情感往往傾向于生機勃勃的田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湖水,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及一切有趣的事物。本次教學就是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采訪父母,寫自己感到有情有趣的事。與訪談的活動過程本身就是有趣的,所以學生一定樂于描述,興味無窮。
二、放膽表達,自由馳騁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習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作指導應在學生完成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課前思考:
本次習作的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往事或父母交流,聆聽父母對自己童年趣事的講述。根據習作的要求,積累寫作素材。因此作好習作準備非常重要。在習作前,學生進行“尋找童年舊事”的活動。尋找的方式可以是找出童年時精彩瞬間的照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看父母幫自己錄制的兒時的錄像;或和父母聊天,共同回憶童年的趣事;也或采訪父母,向他們了解自己不知道或已經淡忘的童年趣事,采訪前最好列個采訪提綱,作一些簡單的記錄。相信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有針對性的說,為具體生動的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作很好的鋪墊。
課后反思:
自主評價: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是學生寫的,最有權力修改的是學生自己。”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再整理和從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再斟酌的過程。教學中具體做法:1、自我評改。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2、小組評改。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組織學生進行評改。先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由小組長組織成員對文章進行評改。3、學生互評。學生走上講臺,推薦自己認為優秀的作文(也可自薦),先談作文的成功之處,再談需要修改的地方。實踐證明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