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蘇教版第十一冊)
(學生齊讀課文1—5自然段)
五、小結
1、過渡:所以,當作者陳忠實第一眼看到它時,心中就產生了疑問——(多媒體出示第一個問句,學生齊讀。)
2、理清文章脈絡。
這株柳樹怎樣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的?作者是如何描寫的?作者猜測和想象了它的來歷。(課文哪幾自然段進行了描寫?)
除了描寫青海高原的環境及這株柳樹的樣子,作者還寫了什么內容?(作者家鄉灞河邊的柳樹。)(于是作者又產生了第二、第三個疑問。)(出示,讀一讀。)
給文章分段,說說段意及文章的結構。
3、讀文中三個問句,體會語氣,完成選擇。
六、課堂作業
1、補充習題三
2、三級訓練六
七、布置課后思考
1、思考一:
烈日炙烤著大地,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
北風卷著漫天的飛雪呼嘯而來……
一聲驚雷,緊接著一道閃電從天幕劈下來……
2、思考二:
如果說灞河邊的柳樹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話,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是 、 的。作者為什么要寫家鄉灞河邊的柳樹呢?
八、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
粗壯 高大 蒼綠 生命力強大
雪松
這棵雪松高大挺拔,大約有四層樓那么高,而且長得枝繁葉茂、蓬蓬勃勃。筆直的樹干直插云霄,好像要把天空刺破。樹皮非常粗糙,像干裂的泥土。層層樹枝向四面八方伸展開去,好像在比賽誰長得更遠。葉子 別具一格,像一根根繡花針。一叢叢,一簇簇的。這些松針一層一層的,有淡有濃,翠綠,鮮綠,墨綠,真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樣調出這么多的綠顏色的,美極了。雪松四季常青,不管嚴寒酷暑,它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說說在怎樣的青海高原上有一株怎樣的柳樹?
3、齊讀課文1——4節。
二、感動于一株柳
1、出示句子:青海高原上的這一株柳樹,為保存生命卻要付出怎樣難以相信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2、快速默讀6-7自然段,找找這株柳樹面臨著哪些困境和苦難?
3、學生交流,板書:干旱 嚴寒 風雪 雷電
4、場景想象。
(1)教師配樂范讀6-7段,想象你看到了柳樹面臨什么困境在怎樣掙扎生長?
(2)出示情景提示:
烈日炙烤著大地,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
北風卷著漫天的飛雪呼嘯而來……
一聲驚雷,緊接著閃電從天幕劈下來……
你看到了它不屈生長的哪幅畫面,寫下來。(音樂不停)
(3)現場交流。
(4)學生配樂讀6-7段。
師:面對逆境,它默默承受,它選擇了頑強生存。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棵樹吧,它在高原上創造了一個奇跡。
5、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適宜它生長的江南,它的生長歷程會怎樣?指名讀第8自然段。
6、既然陳忠實對高原上的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為何對家鄉的柳樹如此懷戀,用上這么多筆墨呢?(對比反襯)
師:如果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移植到江南,會怎樣?(一語點到:成為一棵普通的柳樹,不可能長得這么好,越是在惡劣的環境中越能夠激發它的生機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