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課堂實錄
灞灞河柳的生活道路是 ,而高原柳的生活道路卻是 。
師: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生活,樹也不例外,可是高原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風把他帶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作者也不禁唏噓感慨:青海高原上的這一株柳樹,為保存生命卻要付出怎樣難以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生齊讀。
師:可是這株柳樹抱怨了嗎?畏怯了嗎?在最后一段作者這樣深情地感嘆:(板書:感嘆)
這株柳樹沒有抱怨生命,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第一遍齊讀)
師:當柳樹的種子落在青海高原上,等待它的是一百條路,其中九十九條通向死亡,只有一線渺茫的希望!這“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指的是什么?
師: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困難重重,它害怕了嗎?引讀:這株柳樹——沒有抱怨生命,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
師:一線希望那么渺茫,它放棄了嗎?引讀: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
引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師:這是多么讓人敬畏的一棵樹啊!誰再來讀這段話。(指名讀)
師:我聽出了你對柳樹深深的敬畏之情。下面讓我們飽含深情齊讀這段話。(齊讀)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把敬畏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作者所見的這青海高原上唯一一片綠蔭:
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樹枝呈現(xiàn)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配樂朗誦)
師:這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再讀課題)
師:原本平常的柳樹成了一片蒼郁深沉的綠蔭,它是青海高原“鍛鑄”出來的。大家都知道“鍛鑄” 這個詞本應用在金屬身上,柳是木不是金,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看來鍛鑄的是什么材質并不重要,鍛鑄的是精神;鍛鑄的可以是金屬,可以是柳樹,甚至可以是人。看來作者敬畏的不僅是樹,更是和樹一樣的人。(板書:人)
師:你知道哪些被生活鍛鑄過的人?
生:歐拉
生:霍金
生:海倫
師:推薦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屏示)
請大家課后讀一讀這本書,你一定會在保爾的身上找到高原柳的影子,希望大家也能像高原柳那樣做一個被生活鍛鑄的頑強的人。
師:總結全文
由樹暗喻到人,由外形延伸到精神,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先描寫了他所看到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存環(huán)境和外形,接著想象了這株柳的生長經(jīng)歷,并自然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灞河柳來對比反襯,最后抒發(fā)內心的感懷,把青海高原一株柳由外到內完整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