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讓我們用作者的話來回答。齊讀: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
5.出示第2自然段,再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歸納板書: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理解:佇立——長時間站立。說說這里為什么用“佇立”。
再讀,讀出悠遠、年長的感覺。
過渡:這株柳樹的神奇讓我——(望而生畏),理解“畏”——這個字里,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六、探究寫法,總結全文。
1.帶著對“望而生畏”的理解讀課題,你想強調哪個詞,為什么?
2.(1)從課題看,是寫物的文章。你認為作者僅僅在寫柳樹嗎?(2)哪些人也如這株柳樹一般,巍巍然撐立在你的心中?
3.交流后在課題下板書:借物喻理(或人)
4.結語:我們認識了一株神奇的柳樹;這株神奇的柳樹,讓我們讀懂了一種精神和信念,那就是無論在怎樣的逆境中,我們都應該像這株柳樹一樣,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成就一片綠陰!創造命運的奇跡!
七、作業。
1.練習朗讀,抄寫詞語。
2.結合學習感受,用“撐立”和“佇立”組成一段話,表現你心中的這株柳樹。
3.積累:分別摘錄一首與“邊塞”和“柳樹”相關的詩詞。
板書: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借物喻理)
這是一株 的柳樹
--------------------------------------------------
---------------------------------------------------
教學后記
這是一篇喻理于物(借物喻理)的散文。作者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文章始終圍繞“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一句構架全文。而全文結構緊密,多處詞句存在有緊密的內部聯系,在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切割、重組、勾連是設計教學的一個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