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全冊教案1
多以畫面色彩的和諧為目的。
在藝術手法上,寫生風景畫多反映客觀現實,裝飾風景畫多利用點、線、面元素,黑、白、
灰層次,強化主觀感受。
二、欣賞感受
1、用學到的裝飾風景畫知識欣賞部分藝術大師作品,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欣賞民間
藝術作品,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格;欣賞以前學生裝飾畫作品,增強學生的創作自信心。
構思創作
2、學生拿出自己的寫生作品或風景圖片按照裝飾畫特點進行構思,把自己對客觀景物的夸張
變形手法,色彩的主觀處理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教師重點指導畫面構圖,裝飾手段運用以及景物的取舍。
三、交流展示
集中展示學生的作品,相互交流欣賞,說說自己的創作體會。
四、課后拓展
教師提供更多的風景寫生畫作品,要求學生創作成裝飾性風景,然后組織學生辦一次裝飾
風景畫作品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第19課 山水畫
•教材思路:
用中國畫水墨形式繪制的以大自然景物為主體的畫稱做山水畫,做為獨立題材的山水畫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其間產生了眾多杰出的畫家與精湛的作品,文化內涵更是博大精深,是一門技術性、藝術性極強的專業。短暫的一節課只能使學生對山水畫的部分常識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激發對繼承傳統文化的欲望,本節課試圖通過課件圖片的賞析,提高審美素養,達成情感、認知目標,通過教師示范簡略學習一點點葉樹的畫法,以達成操作目標。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中國山水畫的歷史和主要藝術特點。
2、 了解和學習山水的筆墨技法,運用山水畫的表現形式進行嘗試練習,創作出一幅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畫。
3、 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優良傳統 ,通過山水畫的鑒賞和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山水畫的程式化的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山水畫的核心是創造意境,創造意境離不開空間, 塑造是創作山水畫不可缺少的特殊造型手段。
•教學準備:
教師:共同收集中國古代和現代山水畫圖片資料和自己喜歡的繪畫作品。
學生:山水畫工具材料,如毛筆、墨汁、宣紙、顏料。
•教學過程:
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出寫意山水畫二至三幅。
1、 導入:
先欣賞掛在墻上的幾幅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并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祖國的傳統藝術,我們要十分珍愛并發揚光大。
2、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干粗、枝干細,枝干越分越細。
3、樹干、樹枝的畫法: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點葉。
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再則,畫樹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達到簡化,同時在畫面的樹干時,多用濃墨,畫后面的枝干時,多用淡墨來表現,使其具有遠近關系和層次。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