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之教材分析
第5題,“找朋友”,拿著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的小朋友是朋友。教師可將題目作成卡片,發給學生,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第6題,是一道開放題。小明家、小紅家和學校都在一條路上,它們的位置會有兩種情況。當小明和小紅家分別在學校兩側時,計算時要用加法;當小明和小紅家在學校同側時,計算時用減法。教學這道題也可以先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同時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思考題: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字。1 9 7- □□
□□ 可以這樣想: ①被減數十位上的數是9,減數十位上的數一定是9,否則被減數就不需要從百位上退1。②19-9的差是一位數,所以可以判斷被減數的十位是向個位退了1,那么差的十位上的數是18-9=9。③被減數的個位從十位退1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得17,17減一個一位數差仍是一位數,有兩種可能:17-8=9 17-9=8所以答案是 1 9 7 1 9 7
- 9 8 - 9 9
9 9 9 8□□□□
- □□□
1 可以這樣想:一個四位數減一個三位數的差是1,那么這個四位數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數1000,而三位數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數999。
3.加減法的驗算
(第27~31頁)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習加減法的驗算方法。教材編排有這樣幾個特點。(1)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算問題。(2)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在采用加、減法驗算集中編排,加法和減法的幾種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多樣化。(3)體現合作學習的要求,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都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教學本節內容,首先要注意創設實際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其次學生在以往學習加、減法計算中已經初步感受到加、減法的關系,例如,根據一幅圖畫,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減法等,教學中要從這些已有認識出發,去探索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要注意體現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的要求。本節內容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1.主題圖。教材設計了兩幅有聯系的買東西的情境圖:①媽媽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付出200元。②售貨員找給媽媽17元。這個買東西的過程包含了一個加法問題(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個減法問題(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錢對不對呢?”提出檢驗計算結果的問題,引入驗算的教學。教學時先讓學生看圖1(如果有條件可用多媒體做成動態畫面以展現事情的發展情節)。說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出,并進行計算。然后出現孩子的問題(使用多媒體可結合畫面出現孩子的畫外音),組織學生討論,怎樣解決孩子提出的這個問題?使學生明確需要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引出課題。2.例1。教學加法的驗算。教材針對“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計算結果提出: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下面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學生提出了三種具體的驗算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