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多位數乘一位數
7 8 6 7
× 7 或 × 9
□□6 □0 3
引導學生重點觀察積的百位發生了什么變化.
另外可以把進位疊加與進位不疊加的題目的計算過程加以對比.
例如 4 9 6 9
× 8 × 8
□9 2 □5 2
組織學生討論:計算過程中這兩題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教材第78頁的"做一做",是求4個方陣一共有多少個人 條件"4個方陣"隱含在插圖里,如果有的學生看不出,教師可以加以說明.
計算進位疊加的乘法錯誤率往往較高,為了降低難度,可以補充下面形式的練習:
如 6×8=( )
6×8+3=( )
6 4
× 8
( )
如果學生計算有錯,也便于教師發現錯在哪一步.
練習十八第1題至第4題是一次進位的乘法筆算練習題,其中有的有進位疊加.第2題是倍數問題,既介紹科學知識,又牽涉到長度單位問題,并要與學生比誰跳得遠,富有趣味.學生事先應知道自己跳遠的成績.第4題先要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進行解答,給學生一個練習提出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乘法的,也可能是加法或減法的;可能是一步的,也可能是兩步或三步的,都應該加以肯定,即使目前不會算也不要緊.提問題一般可采用口頭形式, 不必寫在作業本上.這道題的呈現形式是表格式,數量關系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這種數量關系的題目教師應經常讓學生練一練.
4.例4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 4仍然是要解決進位問題.前面的例題都是只有一次進位的題目,而這個例題出現的是有多次進位,且有連續進位,因此計算更為復雜.學生常常由于沒有很好地掌握進位的方法或者計算不熟練,造成各種錯誤.為此,教材專門安排了這個例題,重點教學這種情況,并給予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
例4的情境圖是體育館運動場的畫面,題中的條件由文字給出.小精靈提問"運動場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其意思是:如果運動場全部坐滿的話,可以坐多少人
計算此類題目,學生最可能發生的錯誤是:(1)忘記加后面進上來的數.(2)進位時加錯(因為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3)錯用進上來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
針對學生可能發生的錯誤,教師應引導學生每計算一步,都看看有沒有進位,進的是幾,把進上來的數記在豎式相應位置的橫線上.算前一位的積時,要想想有沒有漏加后面進上來的數.算完以后,再檢查一兩遍.
教學本例題時,可讓全班學生自己先算一遍,待學生都算完后,教師再帶領全班同學共同來訂正.這時可先請計算正確的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再請計算有錯的學生說出錯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計算要注意些什么.必要時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類似下面的問題:十位應向百位進幾 為什么積的千位上是5 等等.
如果班上的學生出錯的較多,教師也可要求出錯的同學把計算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寫出來,如下式:
2 3 8
× 9
□□□2
│││
└——2×9+3的個位數
└———3×9+7的個位數
在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練習中,教師要注意各種情況的練習,例如有只有一次進位的(或個位進位,或十位進位,或百位進位),有隔位進位的(個位和百位進位),有連續進位的(個位與十位進位,十位與百位進位,個位,十位,百位都有進位),有進位不疊加的,有進位要疊加的,等等.練習中應要求學生仔細分辨各種情況, 認真處理好進位問題.
在練習十八的練習中,第5題至第10題是有連續進位的乘法筆算計算題.其中第5題要求列豎式計算,題中進位情況較復雜,應讓學生仔細區別.第6題是有情境的題目,滲透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較為抽象,教師可適當舉例說明.第7題是連乘計算題,即第1小題的積是第2小題的一個因數,第2小題的積是第3小題的一個因數,依此類推.第8小題滲透了函數對應思想,應指導學生把算出的積填在相應的位置上.第9題是改錯題,先要求學生檢查判斷每道題有無錯誤,錯在哪里,然后改正過來.第10題是用文字敘述的應用問題,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第11題和第12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問題,只要求學生能分步計算就可以了.這兩題都有多種解法,只要方法是對的,教師都應給予肯定.第13題是趣味數學題,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解答時要指導學生觀察各題的因數和積有什么特點,找出其中的規律,從而不必通過計算就能得出所要求的兩道乘法式題的結果.規律一:第一個因數都是99,第二個因數逐題增加1,除第一題外,積都是三位數,積的首位比第二個因數少1,末位與首位的和都是9,中間一位都是9.規律二:9與第二個因數相乘的積左右分開,中間插入一個9,即是所求的積.所以99×6=594,99×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