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千克”教學設計及說明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9~31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說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物品有輕有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進入數學學習情境。]
二、 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 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量。
談話:知道了盤秤的用法,我們就可以用盤秤來稱一些物品的質量,每個小組都有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別稱出它們各有多重嗎?
[說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在生活中見到的秤,喚起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學生通過對刻度盤的觀察,了解了盤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談話:(拿出三個盒子)這里有三個形狀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個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嗎?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說明:稱一稱、掂一掂的活動,使學生在感受1千克實際質量的同時,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對1千克的表象,學會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 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1千克蘋果的個數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個數
10
8
7
6
1千克黃瓜的個數
3
3
3
3
啟發: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討論:為什么每個小組稱的1千克黃瓜都是3根,而每個小組稱出的1千克蘋果和1千克土豆的個數各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