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學問
根據前期的研討和課堂實踐,使我對教材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學的再度設計也有了新的看法:《搭配中的學問》就是要以數學活動為主線,體現教材的層次性和思考性,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上臺階。對學生的鼓勵體現了我對課堂評價是注重,讓孩子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有序搭配和呈現方式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
其一:如何看待數學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這說明:好的數學教學情境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生成新知、發展創新能力。但通過這次網絡研討,使我對情境是使用又有了新的認識。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有責任將自己的真實體會呈現出來,與各位專家和老師們繼續探討。
選擇本課初,面對教材中連續三個配菜環節,首先覺得教學情境簡單明了,一目了然。結合課后練習中的路線搭配和服裝搭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掌握搭配技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但三個配菜環節會不會太單調?本節課是否應該有一個主線將各個搭配問題貫穿呢?經過查閱資料并和學校的老師們研討,確定了以“奧運”為主線的教學情境。
初次將教學設計發到專題帖上時,就引來了幾位老師的關注:
網友望南:奧運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這不是為課而設的空架子.孩子們也能了解更多關于奧運的知識,培養參與意識.另外,生活中廣泛存在著搭配的問題,奧運會也不例外呀.
網友雪花飄舞:我感覺是不是多運用學生每天自己生活親身經歷的、親自去做過的事為例能更好一些.這樣他有過親身感受,對這部分知識能從生活中來而又回到生活中去
網友深谷悠嵐:此課中!我覺得沒必要去過分追求什么情境,關鍵是在幾個活動中,把引導孩子的思維方式做為組織教學的主線!這種無形的東西,怎么呈現給孩子!
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情境的創設究竟是為什么?
從理論上講,創設情境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情境的優劣、牽強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自己努力創設的教學情境對教學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對學生的發展究竟有沒有好處?
經過幾次的課堂教學實踐,我體會到:情境只是為教學服務的手段,我真正要做的是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看情境是否脫離了數學本來的目標。根據體驗,教材中的情境創設孩子是歡迎的,感興趣的。但脫離了這個情境學生就不能更好的學習了嗎?情境在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起到了應有的促進作用嗎?那么在教學中出現了不是很適合的教學情境,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認為主要有二:
一、陷入凡課必創設情境的誤區。認為數學課一定要有一個看上去協調一體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主線貫穿下,整節課看上去整體性強,忽略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學生在數學上發展的需要。
二、陷入賽課必包裝課的誤區。這樣就導致了不能在課的深度上進行探究,使數學課上得膚淺,不夠平實和厚重。影響到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整體發展。
經過認真反思與探討,我覺得自己的教學,在情境創設上多少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課的開始,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啟動了其思維。但此情境不富有問題性,所以顯得不夠深厚和必要。所以,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和使用一定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所必須的,而不只是為了追求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