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學生 以學定教——《可能性的大小》實踐與反思
三.發揮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一開始設計的練習是這樣的:
1.簡單練習:出示一個裝有9個紅球2個白球1個綠球口袋,然后提問:如果從這里摸出一個球,你認為是什么顏色的?有幾種可能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為什么?
2.綜合練習:出示四個袋子,里面依次裝有10個紅球、10個綠球、8個紅球2個綠球、8個綠球2個紅球,然后讓學生判斷:如果從這四個箱子里,分別摸出一個球,你知道結果怎樣嗎?
3.應用練習:出示一個轉盤,盤上圖有兩種不同顏色,告訴學生這就是一個商家用來抽獎的轉盤,問你知道商家是怎樣設計獎區的嗎?今天咱們也當一次策劃者,一起用轉盤來設計一回抽獎活動。
試講后發現,前兩個練習中規中矩,雖然說確實鞏固了這節課的知識,但這樣的練習缺乏思維的深度,沒有將學生調動起來,學生還是處于一種做題的狀態。后面的設計轉盤,學生到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并沒有在課上設計完進行展示。看到這些后,我決定發揮學生的興趣所在,及時對練習進行調整,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放在重點:
出示空轉盤,讓學生說說這個可以怎么玩,然后問:如果用它進行一次抽獎活動,你們打算怎么設計,想好就可以動手制作了。這樣調整以后,學生沒有了可模仿的對象,必須要進行思考:自己是站在誰的角度設計,需要設立幾個獎區,怎樣進行分配等等,不僅發揮了學生的興趣,鞏固了學生對可能性大小知識的掌握,還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備課時,教師經常絞盡腦汁考慮怎樣設計情景,怎樣設計問題,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等問題,容易忽視學生本身,所謂的學情分析也經常是照本宣科,沒有進行真正的調查了解。多次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學生,才能準確把握教學定位,從而確立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所以說,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以學定教,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進而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