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九冊《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在生活情境中復習舊知。
問:下面是李叔叔每天在摸獎盒中放球的情況,當你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你會選擇哪天去摸獎?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板書“一定能”“可能”“不可能”)
2.導入新課。
師:剛才同學們是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等文字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知識——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
【評析】教師創造性地將課本中的直接摸球活動改編成學生熟悉的摸獎活動切入,并緊扣“用文字來描述”和“用數來表示”這一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引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這一知識的必要性。
二、探究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學生獨自想一想,填一填。
2.反饋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評析】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試著填一填,體現了 “先學后教”的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解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小組討論。到底用哪個數表示每天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確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分析自己的理由。
2.匯報各組討論的結果。
3.對討論意見一致的結果,讓生說出是怎么想的。
4.對意見不一致的結果全班討論交流。
(1)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小結:一定能發生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就用“1”表示,也就是說一定能發生的事件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就用“0”表示,也就是說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可能性是“0”。
【評析】教師把“不可能、可能、一定能”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通過“填一填”生成的資源,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進行取舍。教師沒有過多地介入,只是在有意見分歧處給學生再次辨析的機會,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顯山不露水,彰顯了教師的大氣和智慧。
四、探索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普遍規律,感悟可能性大小的范疇
1.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普遍規律。
(1)跟學生說怎樣用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了。
(2)統一用分數表示事件的可能性的普遍規律。
2.感悟可能性大小的范疇。
(1)仔細觀察這張表格中的5個數。
(2)小結可能性的大小的范圍。
【評析】本環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是點睛之筆,前面重點探討了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這里補上“規律”和“范疇”,就更顯完善,形成的知識結構及個性化的認識結構都是完整的,有助于后續學習的正遷移。
五、在游戲中內化新知
1.手勢游戲——鞏固可能性是1和0的事件。
(1)課件出示:你能判斷下列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為0,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為1嗎?請用手勢告訴老師。
①太陽從東方升起的可能性為( )。
②公雞生蛋的可能性為( )。
③人從出生到長大沒吃一點東西的可能性為
( )。
④爸爸的年齡比我大的可能性為( )。
(2)根據老師的手勢列舉生活中相應可能性大小的事例。
①請你說出一個可能性為0的生活事例。
②請你說出一個可能性為1的生活事例。
2.快樂大轉盤游戲——鞏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課件出示大轉盤(如下圖),介紹游戲規則:這是個摸獎大轉盤。上臺摸獎的學生將光標移到“開始”的位置,按鼠標左鍵就可以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