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學設計及反思
3、指名再讀,這里的“誰家”是指哪一家呢?(不論哪家,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去砍樹。)
4、從“誰家”這個詞我們就知道了村民這種亂砍樹木的行為,當地沒有人制止,他們可以隨意亂砍亂伐。(板書:隨意)
5、從這里我們知道了村民對待樹木的態度怎么樣?——毫不在乎、無所謂。
那么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詞語也體現出了村民這種無所謂,毫不在乎的態度?(“拎”)試著做一做這個“拎”的動作。
6、這個“拎”可以換成什么詞?(拿、帶等詞)為什么不用“拿”和“帶”,而用“拎”呢?這個“拎”詞就把村民什么態度體現出來了?(把村民那種不把砍樹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
7、那誰來試著讀讀這句話,讀出那種無所謂、毫不在乎的語氣。
8、請2-3名學生讀,男女生比賽讀。
9、同學們讀得非常好。是啊,今天張三家想蓋房,去山上砍幾棵樹,明天李四家想造犁,也去山上去砍樹,漸漸地出現了什么狀況?(cai出示裸露的圖片)
10、“裸露”什么是意思?你能根據這一畫面來說一說嗎?(“裸露”就是土地的表面光禿禿的,沒有任何東西覆蓋。)
11、同學們想想,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會有什么危害呢?生說。(會出現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現象,不能擋住風沙等。)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真不錯,知道樹木的用處,可是那里的村民知道嗎?那里的村民非常的無知,只顧眼前的利益,沒有認識到樹木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停止了砍樹了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2、cai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3、這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請找出來。什么在不斷減少?(樹木)什么在不斷擴大?(裸露的土地)
4、這句話,我們體會到什么?(村民在過度地砍伐樹木,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環境不斷地在惡化。)板書:過度
5、那里的樹木除了變成了房子和犁,還變成了什么?請同學們說。 cai 出示圖片。
6、cai出示:樹木變成了()、變成了()……(填“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濃濃”或“滾滾”的柴煙。)
7、是啊,由于過度的砍伐和破壞,小村莊的模樣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改變,我們一起去看看。
8、cai出示:
瞧!當年郁郁蔥蔥的森林( ),村前清澈見底的小河變得( ),湛藍的天空布滿了( ),清新甜潤的空氣變得( )。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此時此景,我們雖然生氣、雖然難過,但是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這把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2、請同他們認真讀這兩句話,看你有什么發現?(cai出示句子)
比較句子:
(1)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都不錯。
(2)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3、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個“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呢?(村民的生活不是真正過得好。)
4、齊讀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