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黑板上的詞你能理解嗎?
生:我不知道“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
生:“筋疲力盡”就是非常累,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師:你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把這一段的內容復述下來嗎?請先試著說給你的同桌聽,再推薦出說的好的同學說給全班同學聽。(生試著復述)
【點評:學生通過對本段重點詞語的理解,了解了英雄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又通過對本段內容的復述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說大段話的能力】
總評: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于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倘佯。《馬拉松》一課的教學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o 向課前開放
即在課前,引導學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鑒于學生對歷史及體育知識較貧乏,對馬拉松比賽以及英雄菲利比斯知之甚少,教學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紀念英雄的意義。通過課前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都較好地理解了馬拉松比賽的起源及意義。
o 向課內開放
教師在課堂上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拓寬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這樣的開放為實現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作了較好的鋪墊。
反思:三年級學生應進行預習訓練。本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通過近一學期的訓練,可以看出此時學生已初步養成了較好的預習習慣,在預習中能自覺查閱資料,遇到困難主動想辦法解決,用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進行獨立識字和理解詞語。教師在上課時能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靈活地確定教學起點,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中年級是培養學生理解詞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階段,要指導學生學習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逐漸學會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點詞句,進而理解課文,本節課在教學中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這方面的訓練,使學生通過讀文章,選擇喜歡的段落,抓重點詞語復述課文內容對戰士菲利比斯,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切的感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受到良好的教育。
遺憾的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預習時所用的精力不盡相同,因而導致了文本認識的參差不齊,對課文理解的深淺不一,在教學中對各個層面學生的照顧還不夠。新課堂要求學生合作探究,但不能把學生放在被動地位,在教師的指令情況下探究。這節課我在教學中不經意間還流露出有牽制學生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