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
教學要求:
1.弄清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簡稱的基礎上背誦簡稱歌,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
2.書寫時注意寫好捺畫,并鞏固筆順規則。
3.熟記8個成語和記誦古詩《夏日田園雜興》。
4.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一是讓學生想說,二是讓學生會說。
5.練習兩個筆畫及含有這兩個筆畫(橫撇、撇點)的字。
教學重、難點:弄清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簡稱的基礎上背誦簡稱歌,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啟發學生留心觀察、記錄簡稱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指導學生熟讀成誦,大致體會成語。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熟記并背誦簡稱歌。1.出示中國地圖。
幫助學生對中國地圖有一個整體認識,即中國地圖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雞。2.接著,借助地圖了解我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
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
少數民族自治區:新疆、西藏、廣西、寧夏和內蒙古
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3.了解有關內容
直轄市是由中央直接領導的城市,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是相當于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區地方。
4.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簡稱。
5.熟記并背誦簡稱歌。
6.找朋友游戲。鞏固對簡稱與省、市、自治區名稱之間對應關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關各省、市、自治區的句子。
1.出示句子。啟發學生邊讀邊想:通過剛才的學習,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內容現在理解了?
2.交流。
3.鞏固對簡稱所代表的含義的認識,初步知曉我國幾大地方戲的名稱。小結:恰當地運用簡稱能使語言表述更簡潔。
4.運用簡稱的詞句。(留心觀察、記錄簡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黔驢技窮、湘江、滇池、京滬鐵路等。
第二課時
一、寫好鋼筆字
1.看看寫的字。(“遮、越、處”三個字)要注意什么?
2.討論要注意的地方。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三個字的捺畫的不同走勢。正確把握三個字的捺畫起筆走勢。“遮”字一捺走勢平緩;“越”字一捺比“遮”陡;“處”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學生認真、仔細、規范地描紅、仿寫。
5.注意寫字姿勢。
二、讀讀背背。
1.熟記8個成語。
(1)結合第一單元的課文,《廬山的云霧》加以理解
(2)指導記憶。
2.背誦《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介紹:范成大寫了一組《夏日田園雜興》,今天學習《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2)引導學生看圖,并借助圖畫讀讀古詩。(大致體會詩的意思與表現的情趣)
(3)小結:全詩用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夏日農家晝耕也織的忙碌景象和兒童不會幫助織布,卻在樹下學種瓜的有趣情景。
(4)指導學生熟讀背誦。
(5)搜集其他《夏日田園雜興》進行積累誦讀。
第三課時
一、口語交際
聊聊春節
1.設問導入:今年的春節,你是怎么過的?你知過春節時,咱們這兒有什么習俗嗎?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春節。2.出示題目:聊聊春節3.借助插圖(貼春聯、全家觀看“春節聯歡晚會”、舞龍燈、吃年夜飯、給老人拜年……)勾起回憶。4.交流本地春節的習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過春節的習俗。5.自由練說、同桌練說、全班交流。6.指名說。
二、學寫毛筆字(略)
1.出示中國地圖。
幫助學生對中國地圖有一個整體認識,即中國地圖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雞。2.接著,借助地圖了解我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