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說課稿)
蘇教版第五冊第7課“拉薩的天空”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用清新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拉薩天空“藍”的特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
學生對于“拉薩”是陌生的,學生的學習關注程度值得期待,在課前布置學生瀏覽、搜集有關西藏的資料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交流相關信息,他們會了解到拉薩位于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薩因日照時間長而成為日光城;他們會知道拉薩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始建,是舉行佛事慶典的場所,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象征。
本課總課時安排為2課時,我主要就第二課時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預設了以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分析
a、知識和能力目標:在音樂、圖片及相關材料的幫助下,幫助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b、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以同桌議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評價。
二、教學策略分析
第一部分 揭題明題,
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出示:中國地圖——找到青藏高原——點擊拉薩,走進拉薩,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了解海拔、氣候、布達拉宮等資料)揭示課題后,讀題,明確課題的中心詞是“天空”,因此,讀文時要帶著“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這一問題來讀。
第二部分 利用視頻文件和老師范讀課文,引領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播放富有濃郁西藏風情的視頻,同時教師范讀課文,希望以自身的情緒狀態能感染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入情境,讓學生頓覺“拉薩的天空真藍、真美”。 他們帶著這樣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心靈與文字發生碰撞,并通過語言來抒發感受。
板書:拉薩的天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藍的、藍色、藍晶晶)
第三部分 學生充分朗讀,整體感知全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寫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于他們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所以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是朗朗的書聲。作為寫景美文,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讀中賞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讀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因此,這一階段,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畫出描寫天空“藍”的句子,再與同桌交流感受。
第四部分 品讀課文,各抒己見。
在品讀課文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放棄逐句教學,每點必扣的方式,用一個問題引導全篇精讀:“這篇課文你最喜歡哪些詞句?為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這篇課文中,這幾個句子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需要學生老師共同探討。
(1)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理解“總是”和“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聯系,“理解“湛藍、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是怎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