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第二課時)
課前問課:
1、拉薩的天空離學生距離遙遠,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那里天空的“湛藍”,“透亮”。
2、怎樣利用文本,達到在品味中美美地讀、背的效果。
教學目標:
1、扣住“湛藍”一詞,精讀細品課文,領略天空之美。
2、根據關鍵詞語,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拉薩天空之美,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讀題,激發“向往”之情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懷著向往之情——讀出你的心愿。再讀。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拉薩,去細細品讀拉薩的藍天。
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出拉薩天空獨特的藍。用“——”劃出來。
找的哪一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這句話中最能概括拉薩天空特點的關鍵詞是——(生:湛藍、透亮 )
作者是怎么寫出天空的湛藍、透亮的?(打比方)
2、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讀讀這個句子,想一想,湛藍、透亮的天空和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讀句子,同桌討論,指名交流。
是啊,藍的多深、藍的多濃、多純啊!這就是——湛藍。這寶石,已經藍的這么誘人了,如果再用清水洗過,那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3、怎么才能讀好這個句子呢?自己去讀讀這段話,在你認為特別需要注意的詞語下面做上記號。
指名讀,教師評議。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藍寶石,但還不夠湛藍、不夠透亮,這寶石是用清水洗過的嗎?再放進清水洗一洗。(重讀“清水洗過的”)再指名讀:面對這么迷人的“日光城”,誰還想讀?(強調總是)
一起讀這句話,共同來贊美這湛藍、透亮的天空。
4、這么美的語言,讓我們把它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吧!各自背誦。一起背。
5、這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句,用一個精妙的比喻,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薩,欣賞到了那湛藍的天空。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課文還有一個比喻句,在最后一個自然段,去讀一讀。
窗簾有美化裝飾的作用,那這湛藍的天空就是裝飾美化圣地——(拉薩)的,多形象、多貼切的比喻哪!我們一起來讀讀。
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拉薩的天空的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四、精讀二——四自然段
1、自由讀二——四自然段。找一找具體描寫拉薩天空“湛藍”的句子,反復朗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2、如果你認為你已經讀好了的同學,請你讀給你的同桌聽,并告訴他:你喜歡這個句子嗎?為什么?是如何寫出拉薩天空“湛藍”的
3、誰愿意把你喜歡的語句讀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說)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