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設計
3、常言說“士可殺,不可辱。”越王非去求和不可嗎?為什么不決一死戰?逃跑不行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勾踐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這就叫——
生答:萬般無奈。
再讀,指讀。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地學習。本環節由詞語的理解,反向思維的想像和對戰爭危害的描述等,多角度地探索了越王“萬般無耐”的原因。)
4、面對投降的越王,吳國的謀臣們有什么反應呢?發揮想象,說一說吳國的謀臣們會對吳王說什么?如果你是吳國的謀臣會怎樣勸夫差?老師來做一回吳王,你們都是我身邊的謀臣。
5、師拓展伍子胥的小故事。
6、驕傲的吳王聽了大臣們的建議嗎?誰能驕傲的讀讀最后一句話?出示(得勝的吳王…),結合用“建議”說話。
7、過渡:這些屈辱還算不了什么,越王勾踐來到吳國的那些個日日夜夜才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作為一國之君的勾踐受辱之深啊!
(三)學習第三小節
1、勾踐夫婦來到吳國,收到了哪些屈辱?默讀第三小節,(出示)思考:
在越國,他們穿的是(),現在是();
在越國,他們住的是(),現在是();
在越國,他們是衣來(),飯來(),現在是()。
2、對老百姓來說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對于作為一國之君的勾踐來說這都是屈辱。想想作為奴仆的勾踐夫婦還會受到哪些屈辱?(出示勾踐受屈畫面)
這樣的屈辱說不盡也道不完,是受到了極點,所以我們在朗讀時要注意“受盡了屈辱”這幾個字的分量。
3、師拓展勾踐“嘗糞辨疾”的故事。
學生對這件談談自己的體會。
誰再來讀讀這句話,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師:這就叫“受盡屈辱”。
(將課、內外閱讀有機地融通,既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物的處境。)
4、他們在吳國整整待了幾年?
這句話如果這樣說:他們在吳國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說有什么不同?
師:是啊,受盡屈辱,一起讀讀。(出示:他們在吳國…)
生讀。
5、整整三年啊!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呀,越王勾踐都這樣過下來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恥辱,他都忍下來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個字,忍,他忍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忍?
這就叫“忍辱負重”。
師板書:忍辱負重齊讀詞語
6、再齊讀:他們在吳國……
五、引讀想象,理解第5節
1、是啊,這些日子會讓勾踐刻骨銘心,發誓要報仇雪恨,回國以后,他臥薪嘗膽,準備報仇雪恨,誰再來把第四小節讀一讀?(出示第四節)
2、師:如果勾踐每天只是在柴草上睡覺,每頓飯前就常常苦膽,這樣做叫不叫真正的臥薪嘗膽?你認為真正的臥薪嘗膽還要怎么做?(板書:發奮圖強)
(充分挖掘學生的閱讀潛力,讓學生在大聲朗讀中體會人物形象。臥薪嘗膽的結果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報仇雪恨,越王勾踐是費盡了心思。)
3、吳王怎么也沒想到,后患未除,最終竟讓他——滅國了,這真是后患——無窮!讓我們一起要從書中讀出勾踐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精神來。
齊讀第5自然段
六、總結并留下思考
1、真是讓人大吃一驚啊,當年是吳國的手下敗將,當年是吳王的奴仆,今天竟然轉弱為強(板書:轉弱為強),突降奇兵,滅了吳國!同學們,這正因為勾踐二十多年來一直臥薪嘗膽,有著報仇雪恨的決心啊!讓我們含著對勾踐的敬佩之情,再回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