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孫中山破陋習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1)這兩個句子不同在哪里?(不僅有動作,還描寫了媽媽的神態、表情。)
(2)媽媽為什么要把孫中山“推出“房門?
(3)加上“含著眼淚”,自己讀讀,有什么作用呢?(表達了媽媽怎樣的心情?)
(復雜、矛盾、心疼、痛苦、無奈)
(4)根據這個看得見的表情,我們就可以去體會和想象媽媽的內心,甚至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聲。媽媽吧哪些話語咽了下去呢?
練習:媽媽含著眼淚,對女兒說:“ 。”
(5)請同學讀讀,注意體會和讀出媽媽復雜的心情。
師:姐姐的腳,連著媽媽的心。是啊,媽媽也是這樣過來了,她無法與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封建習俗進行抗爭。
(6)師:不僅寫動作,還描寫神態,我們就可以借助文字,展開想象,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3、比較第三組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1)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異同。
(2)“這件事”是指?(媽媽給姐姐纏足,姐姐十分痛苦,一家人失去了歡樂。)
(3)“刺痛”是什么意思?(針刺般疼痛。)(是啊,纏足,痛在姐姐身上,也疼在孫中山心上。)再加上“深深地”,說明了什么?和“幼小”聯系起來思考,你還能讀出什么?
(聯系課文第一小節內容。)(這件事對孫中山的影響很大,他那么小,對他的傷害也很大。)
(4)再請同學讀讀第二個句子:
這字字句句中飽含著愛——對姐姐的愛,姐弟情深。姐姐怎么好?
這字字句句中還藏著恨——對纏足陋習的憎恨,摧毀了一家人原本幸福的生活。
這字字句句中更立下了志——從小立志,努力學習,長大成為有出息的人,對國家、對人民有所作為。
(5)事實上是這樣嗎?請同學朗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四、認識偉人。
1、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華民國之父,從這篇課文看,孫中山的偉大在于?
(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2、我們再讀這小節。
3、南京中山陵就是國民政府謹遵先生的遺愿和人民的愛戴為先生修建的陵園,讓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永遠紀念和緬懷這位偉人。
4、我們再來凝視這尊塑像,你心中會想些什么?
五、拓展視角。
練習一:
1、課文學完了,我們再看課題,課題濃縮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這學期我們學過的課文中,還有哪幾篇課文的課題和今天學的課文非常相似。(回憶回憶,可以打開到目錄看看。)
(《哪吒鬧海》《小稻秧脫險記》)
2、這種命題方式的好處是什么?(讓讀者一目了然知曉文章主要內容。)
3、我們以后寫作文也可以學習、借鑒和嘗試。
練習二:
問問周圍的老人,也可以上網搜索,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了解到的寫成一篇小文章。寫下研究的經過,以及調查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