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
教學要點: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4課。課題是——(齊讀)。
“陋習”是指什么樣的習慣、習俗呢?課文中的“陋習”是指什么?(板書:纏足)
把“纏足”放到課題中去,應該放哪?齊讀:孫中山破纏足陋習
2、“纏足”為什么是個“陋習”呢?請同學們打開書,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找出能證明“纏足”是“陋習”的句子來。
師:同學很會讀書,不但找到了有關(guān)句子,還用筆畫了下來,是個愛讀書、會讀書的好孩子。書讀得越仔細,你的理由就越充分。請同學們繼續(xù)默讀、思考。
3、學生交流。
⑴你畫出了哪些句子?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
⑵集體交流。(學生讀出所畫的句子,出示。)
⑶出示: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
指名讀。讀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上千年——時間久,殘害——程度深)
“殘害”可不是一般的傷害,它已經(jīng)使人落下了殘疾。被“纏足”陋習傷害致殘的小腳什么樣?請大家看。
出示——小腳圖片。
看到這樣殘疾的腳,畸形的腳,你的心情怎樣?你又對纏足陋習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受?讀出你的感受。
⑷被纏足的女孩子還能快樂、開心嗎?
出示、齊讀——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幾個月之前,姐姐又是什么樣的?與以前活潑、快樂、愛唱歌的姐姐相比,再讀這段話,你覺得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難受 同情)
指名讀。齊讀。
⑸可惡的纏足陋習奪走了姐姐的歡歌和笑臉。孫中山看見媽媽給姐姐纏足的時候,引讀出示——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誰再來讀這句話,讀出姐姐的痛苦。
纏足真有這么痛苦,是怎么纏的呢?
出示句子——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
指名讀。
再出示——媽媽正在用布條,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能表現(xiàn)纏足的痛苦?說說理由。(用4到5米長的布條,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走起路來就極不方便。)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用“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纏出的小腳吧。(出示小腳圖片)(再出示小鞋圖片)
這樣的小腳穿在這樣的小鞋里,是何等的切夫之痛啊。現(xiàn)在再來讀這句話,你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
4、讀好爭論。
⑴纏足這么痛苦,孫中山當然不愿意姐姐受這份罪,他看見媽媽給姐姐纏足,是又生氣又心疼。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出示——
“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
“你年紀小,還不懂得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