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3、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2、培養學生的品味詞句、朗讀感悟等能力。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去過哪里?從我們句容乘車約四十分鐘,就到了南京一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中山陵。
點擊出示孫中山像、中山陵圖片。介紹: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孫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1925年去世。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去世以后就長眠在這蒼松翠柏之中。孫中山先生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從此以后,中國就不再有皇帝了。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受到了世人景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孫中山小時候的故事。點擊出示課題。
板書課題
提示:“孫”是個生字,平舌音。“陋”字,耳朵旁右邊是個“丙”字,最要緊的是不能忘掉寫“豎折”。 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昨天我們已經讀過課文了。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
出示生字詞:挑柴、空閑、唱歌、痛苦、受罪、
婦女、眼淚、祖宗、既然、不該、
心疼、總統、廢除、
指名讀詞語。說明:讀的時候,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的音。 “既然”的“既”要和《哪吒鬧海》中“隨即”的“即”區別開來。“既然”一般和“就”在一起連用。范讀第5小節的句子。“統”的下面沒有豎。 學生齊讀詞語。
2、同學們詞語讀得不錯。之前,老師當了一回齊宣王,聽同學們齊讀了課文,今天,老師想當一回齊湣王,聽聽同學們的獨奏!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讀課文的水平?指名讀課文。隨機指導朗讀。
3、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課文中有一個句子,和課題講的意思是一樣的。是哪句話呢?指名讀句子。
點擊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齊讀。
這段話中有一個詞和題目中的“破”是一個意思。哪個詞呢? 板書廢除
孫中山廢除的是 “陋習”!“陋習”在詞典中的解釋是: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不好的風俗、習慣。中國的陋習有很多,課文中寫的這個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是指什么呢? 板書:纏足
說明:纏足,又叫“裹小腳”。為什么說“纏足”是“陋習”?在句子中找找看!(點擊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 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后,首先廢除的,就是纏足陋習,也是因為它“殘害了中國婦女上千年”!你是怎樣理解“殘害”的呢?
4、同學們,從孫中山的姐姐孫妙茜身上,我們不難看到纏足的陋習是怎樣殘害中國婦女的。請同學們不出聲地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纏足是對婦女的殘害。找到了這些句子,就用筆做上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