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十數除商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設計
3、提高練習
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學生解決本題的算式是:500÷60=8(節)……20(噸),在回答問題時,應讓學生說一說,“需要幾節車廂,為什么?”通過全班的交流,使學生理解:剩下的20噸也需要裝一節車廂,因此需要9節車箱才能裝完。
總評
這是一節樸實無華、扎扎實實的計算教學課,它體現了當今課改理念下計算教學的特點和本真,它為枯燥的計算教學洞開了一片可供學習和欣賞的天地。
一、“情境”使計算充滿生機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新課程倡導的課改理念,在計算教學中,如何將這一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呂老師根據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和學校選拔配音員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引入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學習,使學生在樂意幫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解決“要面試多少天”的問題中,走進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學習中,同時體驗到數學的現實性和工具性,激發解決問題的滿腔熱忱,這樣的情境創設讓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
二、“知識技能目標”在分析對比中落實
本節課“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豎式算法,會正確應用簡單推理找到試商的一般方法。由于上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舊知(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智慧地利用對比的方法,將除數是整十數除法中的重、難點內容嵌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1、當被除數是兩位數時,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過程與用豎式計算的筆算過程對比。
教學用豎式計算“92÷30 =?”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將口算過程與筆算豎式相對照,使學生從對比中清楚地看到,商“3”是一個一位數,所以用豎式計算時,商“3”必須寫在個位上,與被除數92中的“2”對齊。這一對比,使學生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知識輕松又順利地過渡到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學習中
2、當被除數是三位數時,將其筆算豎式與被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豎式對比。
教學“140÷30=?”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將如下兩個筆算豎式進行對比,把關注點放在被除數的前兩位“14”與“92”上,使學生從對比中理解,當被除數的前兩位“14”不能被“30”整除時,應看前三位,用“140”去除以30,所以商仍然是一個一位數,所以商“4”也應該寫在個位上。
3、將學生書寫的正確豎式與錯誤豎式對比。
教學 用豎式計算和時,教師都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獨立嘗試其豎式寫法,然后根據學生嘗試的情況,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對比。 如,讓學生對比上述兩個豎式,從而發現,前面一個豎式的寫法是錯誤的,即商“3”寫在十位上是錯誤的。因為它表示3個“十”,而不是3個“一”。這樣,正確書寫商的位置這一教學難點,就在對比中突破了。
三、“練習”在遞進的層次中進行
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練習內容,按不同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生進行適量的練習。第一層次,是每道例題后面的“做一做”,使學生即時把握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二層次,安排變式練習,將練習十四中的第2題作一些改編,使學生在改錯的練習中,通過說出錯誤的理由,進一步鞏固除數是整十數的豎式寫法。第三層次,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第3,4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第四層次是提高練習,通過解決密切聯系實際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樣安排既用足用好了教材提供的練習資源,使學生在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過程中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基本的數學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