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冊第四單元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全部教學設計
用集合圈表示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時,仍有部分學生不理解集合的意義(三下“數學廣角”),在教學時教師仍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能力,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
第五課時 做一做,想一想 例[2]p71、72及練習十二第1、2、4、5、7、10
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例[2]的做一做想一想,在三年級上冊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操作過,主要探索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本冊中可以把重點放在探究四邊形的變化:長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邊形,此時周長不變,面積變小,平行四邊形可以拉成長方形,此時周長不變,面積變大。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是今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圖內高)在底邊延長線上畫高在小學不作要求。(圖外高)
梯形高的畫法與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一樣,教學時向學生說明,一般情況下我們把較短的底叫上底,把較長的底叫下底。
等腰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
教學重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
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會畫高。
(2)、使學生認識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
(3)、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關系。
教學建議或教學思路
用四根硬紙條釘成一個長方形,學生在三年級上冊操作過,本課可以放手讓學生動手,把重點放在圖形的變化上,及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第六課時 練習十二 第3、6、8、9、11、12
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本課是練習課也可以說是操作活動課。
第3題借助“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聯系和區別。
第6題借助七巧板拼一拼,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及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
第8題判斷哪些是對稱的四邊形。
第9題通過操作使學生發現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度。
第11題除了發現內角和是360度,還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鄰角互補及對角相等。。
第12題試試你的眼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關于四條邊都相等的特殊平行四邊形:菱形,作為課外知識讓學生通過量一理它的線段和角從而發現菱形的特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充分感知四邊形內角和為360度這一規律。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滲透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思想。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第3題、第6題中,剪、拼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鼓勵學生依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從多種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并讓他們與同學探討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第9題,“再任意畫一個四邊形試一試,你會得到同樣的結論嗎?”可以讓學生猜測、推理,再操作,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由直觀認識上升為抽象認識,逐步數學化,并滲透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游戲: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通過介紹莫比烏斯帶,并讓學生操作一下,感受數學的神奇,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關于莫比烏斯帶的知識,可以到網上查到一下。
莫比烏斯帶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發現:把一個扭轉180°后再兩頭粘接起來的紙條,具有魔術般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