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的教學反思
含有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的教學反思
例5是在學生掌握了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基礎上安排的,對四則混合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說說例5中的兩小題的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讓學生探究并討論:“例5中的兩小題有何異同?為什么參與運算的數、排列順序及運算符號都相同,而計算結果卻不一樣?”,使學生再一次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最后通過同位交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總結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大部分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理解比較好,覺得遺憾的是這節課時間安排得不夠緊湊。
含有小括號的三步計算的教學反思
1、用對比促深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沒有思考,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模仿和練習。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括號的作用,理解運算順序在計算中的重要性,我設計了一個對比環節,讓學生觀察、思考、理解、領悟。即“這兩道算式中的數、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一樣,而且都只加了一個括號,怎么計算的結果都不一樣呢?“學生在對比辨析的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要想正確、合理地計算這些混合運算,首先的看清題意,理清運算順序,然后再去計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對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維更加有序。
2、用錯誤來誘導,培養學生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
學生的科學態度需要培養,然而如何培養才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本節課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錯,故意誘錯的策略,培養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善于質疑、勇于堅持真理的學習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一、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合理安排復習內容
在學習《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之前,學生已有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學習經歷,加減混合是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只需要學生把第一次運算的結果記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運算,寫出結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學習過程與加減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學生才正式學習用遞等式完成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本課的學習內容,我在復習環節設計了10道兩步式題(4題含有同一級運算,4題含有乘(除)和加(減)、2題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試教中發現安排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對新課中學生列綜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擾(好多學生列出的綜合算式中前后兩個乘法都加了括號,當然出現這樣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來的課堂中刪除了這兩題,并且也調整了上面8題的出現順序。離學生思維最近的是乘(除)和加(減)的混合運算,因此先出示了4題乘(除)和加(減)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級運算的, “試一試”的教學用到這部分內容,這樣的出現順序與教材的編排相吻合。
二、注重“算”與“用”的結合
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都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重“算”與“用”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課的練習中,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即“想想做做”的第4、5題。第4題與例題較相似,求兩商之差,一是鞏固所學的列綜合算式,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二是訓練學生從問題想起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積”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但是我又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顯得過于羅嗦,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致第5題未能解決。我們平時計算的教學和練習,倘若能結合實際情境,學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這樣就能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算”和“用”和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