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更大的數》說課設計
活動過程:
活動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
2.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然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億以內的數”的讀法,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接著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同樣,在寫數方面,也可以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作一些補充,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活動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活動三:實踐練習。
第3課時國土面積
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學習大數的比較,并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
活動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數,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學生試著改寫,評價。
(2)觀察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4課時森林面積
在觀察比較中,引導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通過學習讓學生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活動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動二:第11頁“試一試”第2題。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有幾種可能的特點。
活動三:實踐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