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五、作業:
第121~122頁1、2、3、4、5、6題.
家庭作業7、8、9、10題。
可能性(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25~126頁例1、例2,第127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能在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可能的,有些則是不可能的。
2.在具體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術語來判斷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猜想、分析、判斷、推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活動情景中體驗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教學難點】能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進行分析描述。
教學準備
硬幣、裝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上課之前告訴同學們一個消息,我們班馬上要轉來一位新同學,請同學們猜一猜,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
2.學生猜:可能是男同學,也可能是女同學,不能確定,都有可能。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可以確定它的結果,有的事情則不能確定它的結果。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確定現象。
(1)教師:大家喜歡玩游戲嗎?我們來玩一個拋硬幣游戲怎么樣?拋硬幣之前請同學們猜一猜硬幣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還是反面向上?
(2)學生分組進行拋硬幣活動,注意記錄和觀察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向上。
(3)活動后請學生用語言描述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向上,得出這件事是不確定的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用規范語言描述: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書:可能……也可能……)這個詞語來描述這種不確定現象。
(5)教師小結:拋一枚硬幣,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可能出現的結果不止一種,而使人們事先不能確定的現象叫做“不確定現象”
(板書:結果不止一種不確定)。
2研究確定現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學生可分組摸球后,記錄摸球后的結果。教師:當盒子里全是白球時,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怎樣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師引導規范語言: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一定”這個詞來說。
(板書:一定)
教師:這樣放球可能從盒子里摸出黃球嗎?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不可能,不會……
教師引導規范語言: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不可能”這個詞來說。
(板書:不可能)
教師:(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黃球)當盒子里全是黃球時,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又怎樣呢?
學生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摸球結果。教師小結:像這樣結果只有一種,我們就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確定現象。
三、猜想驗證
1.(教師將兩種球混裝)提問:現在盒子里裝了3個黃球和3個白球,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會是什么球呢?教師引導學生用規范語言來描述摸球結果。
2.小組摸球,試驗驗證。
(1)試驗要求。
教師:老師給每組都準備了一個盒子,里面有3個黃球和3個白球。請組長負責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