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教案
練一練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第 4 課時
教學內容:
森林面積(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感受近似數的廣泛應用,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學生、老師課前搜集的數據。
突出重點的策略:
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和意義,在觀察比較中,引導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及數據的實際意義
1、師:課前,老師請每個同學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收集了一些數據,誰能來說一說你們收集的數據?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教師把某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對某些問題作一些適當的追問。)
(1)你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嗎?
(2)這組數據是通過什么辦法得到的?
(3)如果同樣要收集這些數據,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指導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請看一組關于植樹方面的數據(出示教材第10頁的情境圖)。誰能來說一說這些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認識近似數
師:請大家注意,在圖中有這么一條信息,“XX年我國造林面積約是747萬公頃。”這4里為什么要用“約是多少”來表示呢?
師:那么,這里所說的“小華一家去年植樹12棵”為什么就沒有加上“約是多少”的詞語呢?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如果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與老師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呢?
師:為什么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指近似數)?這個同學說得很好,像這樣的數我們叫作近似數。
師:現在誰能說一說你收集的數據中有哪些是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對哪個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練一練1、2題。
板書設計:
求近似數
——“四舍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