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 Unit6 Whose gloves? 教學片段及評析
ss: it’s too big.
t: whose hat is this?
t: tell me, please.示意學生向老師耳語。
t: do you want to know? you can ask me.
學生個別問老師,老師悄悄告訴問話的學生,然后想知道答案的學生再問。如此循環讓多個學生提問,最后教師建議: let’s ask her/him together.學生說出是誰的。
step4: activities
t:i have two friends here. (屏顯)look, this is su yang, this is su hai. they’re going to the party, too. now let’s listen :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聽課文錄音完成句子,跟讀,分角色讀)
t: now let’s go to the party together. 學生起立,伴隨音樂跳舞。
教后反思及評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4a第六單元whose gloves?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評價別人夸張的穿著,建議更合理的衣著,同時能詢問物主是誰。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三點:
一、以創設情境為著力點
許多外語學者都倡導: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創設與主題一致的、相應完整的英語教學情景,讓學生充分感知新的語言材料,確保下一步語言操練的有效進行。為此,我設計了連貫的三個教學情境:1、為參加化妝舞會而選衣服。2、參加舞會前互相打扮,幫高山打扮,互相評價,詢問物主。3、和文中主人公蘇楊、蘇海一起參加化妝舞會,歡樂起舞。通過情境創設,較大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角色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欲望,提供了用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讓用英語交流成為了學生內在的需要。
二、以學習策略為突破口
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曾指出;“真奇怪,我們期望學生學習,然而卻很少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類似地,我們有時要求學生記憶大量材料,然而卻很少教給他們記憶術,現在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時候了”。教會學生學習、傳授有效的學習策略,已被當前教育界視為提高學習和練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及減輕學生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我認識到: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學生從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為此在教學新單詞時,滲透了學習策略的指導,如教學scarf時, 引導學生認讀中間的car,然后要求學生靜聽,示范讀scar(其中有個音變的問題),最后再讀整個單詞的讀音;在教學jeans時,通過讓學生觀察tea, read, please,找出ea在三個單詞中的發音規律,然后讓學生嘗試讀出jeans;在教學gloves時,先問學生love的讀音,然后再讀準整個單詞的音標。這種由舊引新的教學方法,使得原本陌生的單詞馬上變得熟悉起來,同時交給了學生了單詞記憶的方法,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運用。
三、以任務設計為主抓手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程曉堂指出:任務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語言,又可以發展學生本身。因此,任務自身也具有教育價值。學生有了具體的動機就能自主地學習,并且主動地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因此,筆者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以參加化妝舞會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的任務——互相打扮,互相評價,詢問物主,讓“說”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降低使用一種不熟悉的語言的壓力。學生使用語言時,重點是表達意義而不是操練語言形式(meaning-focused),即首先強調語言的流利性,再關注語言的準確性,形式與意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各種形式的任務,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思維能力、主體性、跨文化交際能力等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