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課堂實錄及研討
第二個,關于課文的理路。當然這個理路,可能更多的帶上我個人看這篇課文的一點理解。我覺得課文的理路呢,它是由相處、相別、相尋、相會連綴而成的。樹與鳥相處的愉悅、歡快本應加深離別的痛苦,而相別時,它們沒有痛苦,只有約定,因為它們深信分別是短暫的,明年還會再相見。相尋本應是順利容易的,重歸故地,而樹卻下落不明,鳥兒費盡了周折,四處碰壁,處處落空,這個過程一波三折,最后才問清樹的著落。相會本應是美好喜悅的,而鳥兒只有哀傷,因為鳥面對的已不是去年的完好的真實的熟悉的樹,面對的只是用樹的生命點燃的火,文本的首尾都寫到鳥兒唱歌,此時鳥兒唱的雖是去年的歌,但唱歌的心情,不再是往年的心情了,那是一首特別的歌。
關于話語風格,我以為每篇作品都有自己的話語風格。比如說安徒生的童話,他跳動的是一顆高貴、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比如說像老舍的語言清新易懂、語言色彩濃郁,極富表現力等等。日本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新美南吉,她創作的這篇兒童文學作品,我以為話語風格有這樣三個特點。其一是娓娓道來講故事,篇幅雖然不長,而情節曲折,故事性強,所以它有很強的可讀性。正如作者所言,應該想到童話的讀者是誰。既然讀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學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話的就應努力回歸到故事性來。那么其二是它樸實無華敘情節,全文沒有華麗的詞句,她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始終不渝的真摯的情意,小孩子完全能讀懂并被深深地打動。其三是言簡意深表主旨,這篇童話情深意濃,淡淡的純情,淡淡的憂傷,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至透明的美,讀罷此文,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的深情,始終不渝的信守諾言便躍入腦間,揮之不去。所以學習的時候,我們的孩子的思緒也能穿越時空,回到那種境界里去。樹的命運不僅牽動小鳥的心,也牽動學生的心。這是我說的他們第二個相同,就是研讀文本用心之深是相同的。
第三個相同呢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同。四地老師的課都做到了三個提供:一個是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我們能夠看到,他們所提供的這個環境是完全安全的、放松的這種環境,讓學生能夠很好的來學習。第二個是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和的師生關系、溫馨的班級氛圍、互動的教學形式、有序的教學組織。第三個是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自由發問、積極討論的一個空間,所以今天我們能夠看到,雖然他們的課風格不同,都是語文的感悟課、語言的訓練課和思維的發展課。
下面,我想談一談每位老師的課,我聽了以后給我印象極深的幾點。香港的王清鳳老師的課,我尤為欣賞她兩點。第一點是她對課文主旨的感悟,層次的清晰。我覺得她走了這樣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依托文,課文種植誠信樹,她以文本的故事作引子,談文本中的誠信故事,接下來的主體,主段就是寫,說我心中的誠信感言,然后是拓展,讓孩子談生活中的誠信的事例,具體的這個環節我不在描述了,因為老師都聽了都看了,這是一個環節,很有趣。第二個她是聯系情感,放飛友情鳥。她的層次是學友情之文,她提供了三篇,分別來學,是談友情之道,第三個是寫友情之言,最后放飛那個友情鳥,這是她的一個亮點,就是對課文文本主旨感悟的這個層次的清晰性。第二個對文本主旨感悟的方法的巧妙性。那么誠信看似是個理,道理。但是老師把它做成了情,那么透過小鳥的心情指數的變化來擬出情線:鳥之情,講誠信;我之情,愛誠信。你看孩子用格言式的語言來抒發對誠信的這種贊美也好,或者是個性化的理解。到最后,人之情,要誠信。所以說,她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對于我們大陸的老師來說,我們管它叫做德育滲透。我覺得這一點做得很有她的獨到之處。那么成功的教育是什么呢?是受教育者沒有感到受教育,卻受到了終身難忘的教育,人文滲透或者是叫做作德育滲透的美好境界也如此。應該說這個德育滲透它特別在語文學科這樣的學科當中,就是人文色彩很濃厚的學科中的滲透,也要講求潛移默化,化在過程中;講求水乳交融,融在細節中。這樣才能入心、入腦、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