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課堂實錄及研討
那么,雖然文學作品需要多元解讀,但有的東西,有的根本東西還是共通的。比如說讀者都會被這個故事感動,到底是什么感動了讀者,我個人認為還是一種情,不管是孩子們認為的友情,還是我認為的愛情。這種情很簡單,單純,認真。我甚至鳥兒對樹的那個,鳥兒那個角色很像我看的《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他就那么單純,就那么簡單,就那么執(zhí)著。所以,我覺得文學作品再多元解讀它也是有一個魂的,但是有朋友提醒我,你千萬不可以把這個魂用自己的語言解剖出來,如果說白了,理清了,就沒意思了。有些東西含蓄一點,有空間更好一些。
最后想說的是,今天上午聽了三節(jié)不同地方的課:香港、中國臺灣、澳門,真的是讓人耳目一新,我覺得有些東西需要我下來還慢慢地思量,向你們多學習。另外,我自己“當局者迷”,還有就是希望能夠其它的專家、老師、同行給予我點拔、指正,謝謝大家。
大陸翟京華校長評課
(北京市西城區(qū)育民小學)
同課異課,是這屆兩岸四地語文教學交流活動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交流就有這樣一個好處:就是你有一個思路一個設計,我有一個思路一個設計,我們一交流呢,就會有兩個、三個,甚至多個思路或者設計。今天,讓我作為一位老師來點評,我覺得首先是學習,是欣賞,然后是思考,課到底好在哪里?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和怎樣的啟示?
下面我想把我聽課過程中,一點不成熟的想法,還有一些看法,和大家來作一個交流。包括我前期看到他們,看資料的時候,看到的這個案例,特別是今天現(xiàn)場聆聽他們非常生動的課,產(chǎn)生的一些想法來跟大家交流。
先說一說我先看到的相同,因為它是“同課異構”。我也從同和異來談,那么我看到的相同,有這么幾點:
第一,是五位老師都有共通的良好的素質。表現(xiàn)在教師的專業(yè)基本功,駕馭課堂的能力,掌控課堂的節(jié)奏,形成教學的流暢性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從中可以看到這五位老師知識能力的儲備是相當不錯的。
第二個相同是對文本的解讀用心之深是相同的。四地老師都對文本進行了潛心的研讀,當我們用心研讀一篇文本的時候,才能實現(xiàn)與文本的這個作者真正的對話,也就會為作品的理性的深刻所吸引,為作家的靈性與獨特而動容,從中受到愉悅,所以,課前的這個研讀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研讀和對文本的梳理基本上要做到這樣三個理解,我覺得這幾位老師都有這共同的:一是真正理解文本的精義,也可以說是文本的主旨;第二要理解文本獨特的理路;第三要理解文本的話語風格。我想分別談一談這點認識,然后結合他們的課再來談。
第一點,關于我們要真正理解文本的精義。共同講的這篇課文是《去年的樹》,這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作品,它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大家今天已經(jīng)很熟悉了,就是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將要來臨了,她要飛到南方去了,鳥兒就答應了樹的請求,明年春天回來再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回來找它的朋友樹的時候呢,樹卻不見了,鳥幾經(jīng)尋訪,最后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火,燈火,么它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作品蘊含著深厚的人文色彩,作品折射的不僅僅有美,還有崇高的精神,那么文本的精義呢,我以為也跟剛才這幾位老師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認為它深情的贊揚了高尚而深厚的友情,和鳥兒遵守諾言的品格。這是關于作品的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