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
一、教材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后,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還有比較薄弱,很多時候還只是興趣、愛好出發,而本課時的主要任務就是感悟人物的品質和精神,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因此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合作意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二)、出示自學思考題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朗讀課文,解決自學思考題。
2、確立觀點,交流討論。
(四)反饋自學結果,辯論得出真知。
1、闡述個自所支持的觀點,并提出依據,并展開辯論。
2、教師答疑、糾錯,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觀點。
3、學生模擬試驗,見證真理。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扮演好三個角色:
1、“同學”——和學生一起學習
2、“良師”——解決學生的疑難
3、“益友”——隨時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品讀感悟,領會寫法。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總結伽利略的個性和科學精神。
方法:創設情境——跟蹤伽利略。(引導學生體會總結)
(1)在學校讀書時愛問難題,可以看出伽利略愛動腦,善于思考。
(2)質疑亞里士多德的話,可以看出伽利略敢于挑戰權威。
(3)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可以看出伽利略用于探索,追求真理。
2、合理拓展,引起學生共鳴。
首先畫出公開試驗時圍觀人的“所說”和“所想”,體會當時圍觀人的態度;其次,巧用插圖,引導學生想象圍觀人還會怎么想,怎么說;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把自己也當成圍觀人,仿佛置身于試驗現場,再以“當事人”的身份說出對伽利略的態度。
適當的拓展,使學生們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不論孩子們所說的是正面的鼓勵,還是反面的譏諷,內心對伽利略的敬佩之情都會油然而生。
3、出示課件,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表演。
(五)、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愛提難題 →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