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堂實錄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兩個偉人,一個是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另一個是十六世紀偉大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這兩個人都非常博學多才,也給人類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卻是這樣認為的:“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同時出示這兩句話)他們誰說的對呢?(生有的說亞里士多德對,有的說伽利略對,還有的則拿著自己搓的小紙團在做實驗。)
師:同學們,兩個都是權威人士,都是人們敬重的偉人,對于他們說的話,我們不要一味的去猜測,我們應該像一樣動動手,因為“事實勝于雄辯”。
(生通過試驗找到正確答案: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板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師:看來還是伽利略勝利了。那么伽利略是怎樣知道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從同一高處同時落下來,會同時著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請大家自主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懂句子、讀通課文。
師: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封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生:我知道了伽利略的疑問是這樣產生的:他覺得如果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是正確的,那么……這怎么解釋呢?
生:我知道了伽利略為了找到正確答案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
生:這篇課文講的是伽利略對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了疑問,并通過試驗證明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使人們認識到:就算是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的話也不一定全都是對的。
生:當時的人們非常信奉亞里士多德,而伽利略卻不相信。
師:不是不相信,是對他的一句話產生了懷疑。你知道他的疑問是怎樣產生的嗎?
生:(朗讀)如果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是正確的,那么……這怎么解釋呢?
師: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是一個堅持真理的人。
生:他是一個不怕困難的偉大科學家。
生:我覺得伽利略是一個為了追求真理,敢于面對困難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相信事實的人。
師: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從課文中找出來,并做上標記。
(生認真做標記)
師:請有感情地朗讀你找出的語句,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生:我讀了“他向學生宣布了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實驗。”我感受到這個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真是膽大妄為。
生:我讀了“伽利略帶著這個問題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錯了。”我覺得伽利略做事真認真,他相信事實勝于雄辯。所以反復做試驗。
生: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會讓他丟盡了臉。”這句話說明人們還是信奉亞里士多德,不相信伽利略,還對他的這種行為感到很不滿。話中滿是諷刺味。
師:說得好。大家讀了課文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生:老師,我知道當時的一些情況,那時不光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就連教皇也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就有可能被砍頭的。伽利略為什么還要冒著被砍頭的危險來挑亞里士多德的毛病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好!看來你不僅是個愛讀書的孩子,還是一個很會思考的孩子。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他堅持真理。
師:說得好。老師還有個疑問:我在讀課文時,把課文第2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去掉后,覺得也是很通順的。我覺得作者寫第2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完全是多余的。
生:不是的,去掉后不太連貫。
生:不能去掉。因為寫這兩段可以突出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