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皮膚》教學評析
運用直觀、實際、現成的教學資源——我們的手進行教學,又是本節課的一個特點,讓學生看、摸、比、說,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學生一頭扎進童話般的情境,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課也會存在一些不足:朱熹老先生說過:“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言教學中“讀”是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從學生讀的形式看,還是從讀的次數看,都感覺太少,讀得不夠到位,這是本節課的一個缺憾。
在課件的制作上,應再細心些,如:題目《手上的皮膚》少了一個“上”字,建議下次認真檢查或課前進行演練,以免出現不該出現的失誤。
在時間安排上,還欠合理,出現了“前松后緊”的現象,學生自學時間相對少了些。
……
以上僅是我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