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案例分析
情景描述:
“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也許是出于無意,也許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由他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蘋果里的五角星》
師:怎么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請用課文的話說說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詞典中說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結合課文與詞典中的解釋,感覺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攔腰切蘋果發現到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現,所以特別吸引人。
生2:在第5段中“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由他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3:從“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話中,可以讀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創造力。
生4: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種從頂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沒有魅力的,是不要傳的,而因為攔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攔腰切又能發現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師:我反復讀了第1、2、3自然段,從鄰居家的小男孩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并且還要親自切蘋果來顯示,可以看出蘋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經感染了這個小男孩。
師:從第4、5自然段中作者發自內心的話,可以讀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
師:聽了你們的說法,看得出你們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理解。
分析與反思:
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蘋果里的五角星》中的第五自然段,也是整篇課文的重點。我覺得這段話中,“魅力”這個詞不太好理解。而就本課學習而言,如果孩子不能真實地理解這個詞,就很難理解本文作者告訴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我要求學生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來體會。通過小組討論學習。 聽了學生的一系列回答,我覺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五角星”的魅力,或者說是創造力的魅力。于是我想請學生談談為什么攔腰切蘋果的人那么少,大家為什么不攔腰切呢?于是我又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因為從頂部切到底部美觀、公平,人們習慣了也就這么做了。是啊,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一定的思維定式。假如有人掉到水缸里,我們的常規思維的把他從水缸里拉出來,使人脫離水。但幾百年前,就有司馬光“砸缸救人”,使水脫離人,成功地救出了他的伙伴。可見,古時候的就可以打破常規,救人脫險,那么我們就更責無旁貸了。 那么什么是打破常規,什么叫創造力呢?“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即換一種思維方法。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創造出獨特的、新穎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如何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