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練結合景趣共生《霧凇》教學設計與實錄
飽和的水汽 霧凇 奇觀
凝結 結合
《霧凇》教學實錄
[教材簡析]
《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學情簡析]
本班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于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于質疑和樂于探究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霧凇是怎樣形成的這樣一個過程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讀代講,通過讀來理解和感悟,能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多元對話,獲取閱讀體驗,在充分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感悟文本的妙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霧凇視頻理解“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等詞語。
3、 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通過“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等詞語感受霧凇形成的美,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學習描寫景物類的表達方法——動靜結合。
[教學重、難點] 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師: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同學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學生自由回答)
生:我去過山東青島,青島的海真大呀,我和爸爸在海邊游泳還拾了一些貝殼。
生:我去過北京,逛了故宮,爬了長城,還在天安門廣場上看了升旗儀式。
師:我們棗莊你們都去過哪里?
生:我去過滕州的紅河濕地看荷花。
生:我去過臺兒莊古城和大戰紀念館。
生:上個月爸爸帶我去了石榴園,紅紅的石榴都成熟了,一個個都咧開了嘴。
師:是啊,我們的祖國不但風景優美,而且還有許多的自然奇觀。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感受一下中國四大奇觀之一吉林霧凇。
(板書課題:23霧凇 )
(齊讀課題 )
師:霧大家都不陌生,凇是個形聲字,松是的它聲旁,表示讀音,兩點水是它的形旁,表示意義與冰有關,凇是什么呢?同學們看(出示多媒體)
師:霧凇到底是什么?同學們見過嗎?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欣賞)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師:這就是與長江三峽,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稱的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吉林霧凇。
師:你最想用哪一個詞或者句子來形容你看到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