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練結合景趣共生《霧凇》教學設計與實錄
師:吉林有“過于飽和的水汽”嗎?(有)
師:飽和的水汽從哪里來的?
生:豐滿水庫。
師:當時氣溫達到零下20~30攝氏度,而水庫里的水卻在4攝氏度左右,所以……
生齊讀:“這樣,松花江流經……陣陣霧氣”
師:這陣陣霧氣就是?
生:飽和的水汽。
師:有了飽和的水汽,它能夠遇冷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每當夜幕降臨,…………全都是銀松雪柳了”(展示句子)
師:夜幕降臨時的氣溫是多少?現在的水汽開始遇冷了形成了霧,這是一場怎樣的霧?
生:很大很濃的霧。
師:從哪些詞語看出看來。
生:涌、籠罩著十里長堤。
生:淹沒、模糊。
師: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一下這又大又濃又美的霧吧。(指名讀)
師:通過你的朗讀我們更加感受到這霧很大也很美。
師:這黑森的樹木因為霧氣而變了,他就像一位魔法師,你覺得這魔法怎么樣?
生:神奇美麗。
師:他是怎么變得呢?
生: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指名說)
(出示多媒體)
師:能不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指名讀。
師:這說明霧凇的形成是怎樣的?
生:緩慢的。
師:“慢慢地”寫出了凝結的速度慢。“輕輕地”寫出了樣子輕,無聲無息。“一層又一層”寫出了霧氣不斷,逐步形成。
師:請同學們把這一緩慢的過程再次讀一讀。
師:這一緩慢過程的最終結果是什么呢?
教師引讀: 最初像---銀線 逐漸變成---銀條 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
(同時點擊畫面銀線 銀條 銀松雪柳)
4、現在大家知道吉林霧凇為什么是聞名全國的奇觀了嗎?
(依照板書)
師:首先是它形成的獨特的條件,然后才有十里長堤上綴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最后終于形成了霧凇奇觀。
(三)表達方法提示
動靜結合,更顯多姿多彩
《霧凇》這篇課文把霧凇寫得迷人極了。你一定會為作者筆下那千姿百態、美麗動人的霧凇所吸引,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吉林去親眼看一看吧。在這里我們既欣賞到陽光下,潔白晶瑩、綴滿枝頭的霧凇奇景,又能領略到夜幕降臨時霧凇形成的神奇過程。
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特點:動靜結合,寫出多姿多彩的霧凇。
我們在描寫景物時,也要注意景物的動靜變化。
對于靜態,要從它的位置、高度、大小、顏色、形狀等方面及遠近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描繪。
對于動態,要寫出景物的運動變化速度、形態的變換等。
如課文中寫霧凇的形成,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這些句子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