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1、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詞。
2、通過聯系上下文和實踐操作理解、運用文中詞句。
3、感悟創造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
2、準備每人一只蘋果,一把小刀。
3、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想請大家認識兩樣東西。
1、看五角星
你覺得這些五角星怎么樣?在哪兒見過?板書:五角星
2、拿蘋果交流:吃過嗎?感覺如何?知道蘋果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嗎?預習了課文的同學都知道,在蘋果里還有什么?書:蘋果里的
3、過渡:看樣子,課文大家都已經預習好了,能說說通過預習你學會了什么嗎?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映示生字:練讀
2、映示新詞:練讀
3、通過預習,你認為這些生字新詞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詞的預習能力很強,課文朗讀預習的怎么樣呢?
指定五位同學,并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
如果誰能聽出他們朗讀中的錯誤,那就說明你的水平更高。請每位同學手中拿一支筆,準備記下他們讀錯的地方,等一位同學讀完了再指出他讀錯的地方。
5、通過預習,和剛才聽讀課文,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點撥:
(1)常客。聯系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2)蘋果有兩種切法。
(3)……
6、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才的學習,你現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蘋果,看蘋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引導討論: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學生比劃動作,理解“攔腰”和“切下去”,映示圖片。
2、我們平時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圖片。大家都是這樣一種切法,那么這種切法就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通常)我們每個人都按照這種通常的方法來切,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來切,這種切法還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循規蹈矩的切法),這種切法我們都很熟悉,那么這種切法又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說成是一種什么樣的切法?
4、我們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樣,誰能用連貫的話來描述一下這種情況?如果能用上“卻”這個字就更好了。
指導不同的說法,如:通常、循規蹈矩等
5、弄清楚了這兩種不同的切法,現在我們請同座位的兩位同學合作,一只蘋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蘋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上“……卻……”、“橫切面”、“清晰”……,并在觀察中理解“橫切面”“清晰”等詞。指導造句:你平時清晰地看到過哪些東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讀后比較: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
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剛才我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我們從未見過“攔腰”切的方法,所以也從未見過蘋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規的方法帶來了不同常規的結果。對于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說說我們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