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實錄
師:是的,爸爸還有未了的心愿,因為現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讀讀這段話,你怎樣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結合我們收集的資料談。
生:我看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美國世貿大廈遭受恐怖分子襲擊,死傷達3600多人。
師:可見和平的環境是多么的嬌嫩啊!
生:我在報紙上看到了……
師: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我們的和平環境。
生:我還從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女孩……
師:是啊!兒童是戰爭中最無辜的受害者。
生:我收集到的是一張圖片。
師:好,拿到前面來,我們一起來看。
(生進行介紹:一名因戰爭而失去雙臂的伊拉克男孩,斷臂上用白紗布綁著一支鉛筆在一座破桌子前畫畫)
適時地讓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誦讀:點題明理,拓展升華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親身感受一下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吧!
(課件顯示戰爭場面,師解說)
師:看到這兒,你們的心里怎樣想?
生(眼里含著淚):我覺得戰爭很殘酷,死了很多人。
師:你很為他們感到悲痛,是嗎?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打仗,為什么有戰爭,和平多好啊!許多國家在一起,快快樂樂、安安穩穩地生活,該多好啊!
生:我想問問打仗的人,你是想要和平,還是想要戰爭?
師:你想質問那些發動戰爭的人,是吧!
生:戰爭,你真可恨!真可恨!
師:連用了兩個可恨,表達了你的憤恨之情。是的,是可惡的戰爭,殘酷的戰爭,無情的戰爭,奪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時此刻,我們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生齊: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這是誰的呼聲?
生:雷利。
師:僅僅是雷利的呼聲嗎?
生:是所有孩子的呼聲。
師:僅僅是孩子們的呼聲嗎?
生:是全世界的呼聲。
師:是的,這不僅僅是中國孩子的呼聲,還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啊!
師:雷利的呼聲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我們到課文當中找到雷利的呼聲,自由地讀一讀,體會一下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呼吁?
(生讀文)
師:誰還想呼吁?
(一生動情朗讀,全場掌聲雷動)
師:你的呼聲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聲,我們在場的老師都被你感動了。這是小作者發自內心的呼聲,這是浸滿淚水的吶喊!讓我們一同來呼吁吧!
(全班齊讀)
課尾自然回歸文章主題,學生在對文章主題的反復吟詠中升華認識、深化體驗。
師: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為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能做點什么呢?
生:我也要寫信給美國總統布什,讓他撤回現在還駐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隊。
……
(課件顯示和平鴿、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畫面)
師:讓我們一起呼吁──
(課件顯示:讓世界充滿陽光,讓和平永駐人間!)
【總評】
一堂好的語文課要“味正”而“情濃”,所謂“味正”即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所謂“情濃”即語文課要情思飛揚。細品本課,其“味正”表現為“悟讀交匯”,其“情濃”則表現為“情理交融”。
語文課要以讀為本,自不待言。從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讀、不同層次的讀、不同角度的讀,教師引得巧妙,學生讀得沉醉。但語文課只有 “讀”,沒有“悟”,學生的“讀”往往會流于形式,而成為課堂最華麗的裝點。這節課上,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有聲情并茂的“讀”,還有潛心會文的“悟”,學生或“讀”中“悟”,或“悟”中“讀”;或“讀”后“悟”,或“悟”后“讀”;或別具聲色地讀,或靜心潛思地悟。因為悟讀交匯,學生的“讀”因“悟”而更動人心弦,學生的“悟”因“讀”而更啟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