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學習第三部分
1、師: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你們說說看他到底在沉思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讀校長和周恩來的對話,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從周恩來從租界回來后一個人沉思,到修身課上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到最后下定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抓住“清晰而堅定”和“鏗鏘有力”兩個詞語,說明周恩來絕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在此之前經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3、對比周恩來和其他同學的志向,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何不同?(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是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來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系起來,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這樣軟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欺凌,唯有國家強大才能實現這一愿望,于是他要為此而讀書、奮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周恩來正是在少年時代就有如此遠大的志向,今后才能成為我們可親可敬的周總理)
4、激情朗讀
師引讀,生接讀:這簡短的九個字早已在周恩來的心中重復了無數遍,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九個字是他今后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全班齊讀)反復多遍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想一想,你為什么而讀書呢?
2、師總結:是啊!你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正像梁啟超所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民族的振興,為了祖國的輝煌而讀書。
3、課后搜集一些關于偉人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