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一、預習檢查:
師: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中有許多的生字和新詞。他們跳出來要和大家見面了。(出示)先個人讀一讀,再自告奮勇讀給全班同學聽。
崛起、帝國主義、懲處 巡警、吵嚷 鏗鏘有力
模范 衣衫襤褸、軋死、撐腰、諸生、踴躍、欺凌 疑惑不解
師:檢查詞語認讀一點也難不倒大家,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你們會讀嗎?請同桌之間相互檢查朗讀。(屏幕出示帶新詞的句子)
生:(相互讀帶生字的句子,教師巡視,傾聽平時朗讀能力差的同學的朗讀)
師:大家都發現有幾個字時紅色的,那是些生字。書空寫一寫。
生:(學生寫生字)
師:最難掌握的是“嚷”字。看老師板演,寫的緊湊些。你們在書上的田字格旁邊寫兩遍。
生:書寫“嚷”字。
師:“范、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巡”字中的“”是撇點,不能寫成半圓。跟著老師寫一寫。
(點評:吉老師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扎實”,在讀通課文環節,同桌之間相互檢查,書寫生字的時候,簡單的字書空,難寫的字老師先板演,學生再寫兩遍。這樣的扎實學習不會導致課文學完了,還不會讀書,還不會寫生字的現象了。濃濃的語文味可見一斑。)
二、品讀“中華不振”
師:(出示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請大家我們讀一讀課題——
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崛起”在字典里的解釋是“興起”,我們聯系課題和預習的課文內容便會明白——
生:中華發展
生:中國振興。
師:對,聯系課文內容,我們的理解會更準確。“之”在這兒當什么講?
生:可以說成是“的”。
師:我們讀書應該從課題開始研究。文中有一詞與“中華崛起”正好相反,快速地讀課文,找到這個詞。(生自由默讀課文后異口同聲的說:中華不振。)
師:(板書:中華不振)
【點評:為深入閱讀課文找到了突破口。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師:書是靠自己讀出來的。請同學們靜下心來仔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不要滿足于找到一處地方,盡量把課文讀完,聯系起來考慮。
【點評:老師不進行絲毫的閱讀干預,讓學生安靜地沉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觸讀物,進行真實的原生態的閱讀。這種回歸本真的原汁原味的閱讀使學生產生不是膚淺的獨特閱讀感悟成為可能。】
(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這些想法碰撞起來,能產生很多的火花出來。大家交流心中的感受。
生1:(讀課文)
“那是外國的租借地,惹出麻煩了可糟了。沒地方說理去!”
“為什么?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生2:(讀課文)
“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
生3:(讀課文)“只見人群中有個······反而把他訓斥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