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師:“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我們把這幾個字放大,讀讀句子。
生:(讀句子)
師:同學們,假如你當時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這樣的場面,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生氣極了,恨不得馬上沖上去把巡警打一頓。
生:我想拿上一支槍把所有租界里的壞人打死。
生:我的胸膛里都是火,捏緊了拳頭狠狠地揍那些中國巡警。
師:老師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也許光用語言來形容你們的憤怒與沖動顯得太蒼白無力了!那就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吧!用上你們的感情和你們的表情!
【點評:有感情地朗讀是課文教學需要達成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吉老師在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基礎上的引領學生走進當時的情景,促使朗讀聲情并茂。】
師: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群情激憤?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哪里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配樂《江河水》出示一組圖片:
1、外國侵略者蠶食中國的地圖
2、中國勞工在監視下勞動
3、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師:這就是中華不振啊!
三、宣泄心中忿恨。
師:(短暫的沉默)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從租界回來以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請你們代少年周恩來說話……把這些想法寫下來!【點評:課堂是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體驗要學生自己去親歷,語言更要靠學生自己去組織。這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充分地想,充分的構筑言語表達心聲從課堂實施來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體驗。】
師:我們的心和少年周恩來一起顫抖,用筆寫下了心中的憤慨,現在可以宣泄出來——
生:“我”原來以為伯父的話是不真實的,看到了租界的燈紅酒綠,看到了外國人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心中燃燒起一團火,我要想辦法讓中國人站起來。
師:少年周恩來就是這樣想的。你的優點是會借鑒書上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請在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補充自己寫的內容。
生: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我義憤填膺——
師(插話):“義憤填膺”這個詞用的太好了,讓我們資源共享。(板書在黑板上:義憤填膺)——你繼續表達。
生:帝國主義者簡直是欺人太甚。
師:這個詞我也要把它寫在黑板上。(板書:欺人太甚)繼續說
生:為什么他們敢在中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為?(老師隨機板書:胡作非為)為什么中國的巡警卻不為中國人辦事?為什么中國的婦女的丈夫被人軋死了卻沒有人敢伸張大義。
師:(插話)這里可以用省略號。繼續說——
生:怪不得伯父說“中華不振”,我一定要讓中華崛起,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鼓掌)課堂上最亮麗的風景就是你們的創造。任何表揚的話語都沒有光彩,只想再聽一遍你寫的話。
生:(重復讀了一遍內容)
師:就在你們用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同時,我也寫了一段話表達周恩來的心聲。(課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