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備課預案
5.揭示課題。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什么是永生?為什么要說“永生”?誰的
眼睛是永生的?)
6.默讀課文,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數學生根據課前的資料收集.調查和課上的交流.感
知,會說爸爸和溫迪很高尚。)
二、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2.為什么爸爸和溫迪很高尚呢?
再次默讀課文,獨立完成課后的表格練習,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4人小組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質疑。
2.全班交流。
3.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來品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2)替每個人物說明他的觀點,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做?
①琳達不愿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她的這種心情?
②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地離去”,指導朗讀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的感情。
[加深情感體驗,和后面的自覺捐獻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琳達轉變的過程。]
③琳達一開始極力反對,她的看法改變了嗎?簡單說一說。(生說,師板書:)
(捐獻角膜)母親父親女兒
(“我”的態度)不理解理解主動
[突出重點,對父親的話進一步深刻理解。]
(3)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
復,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從爸爸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引導
學生弄懂父親很有愛心,他給失明者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而正是這種愛心.這種無私奉獻的
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5.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用到了“驕傲”這個詞,每個“驕傲”都是什么意思?讓我們把帶有“
驕傲”一詞的句子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能從作者一家愿意給失明者捐獻角膜,并為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自豪,學習他們那富有愛
心的高尚品德。]
6.父親離去了,他的愛心離去了嗎?在哪里得到了體現?
7.學生找出有關語句“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
傲。”
8.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
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時,沒能想到的是,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
意書。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當我簽字時,她
的話兒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么也看不見會多么痛苦嗎?
溫迪去世三周后,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
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終生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受捐贈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游玩,并且愛上了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我知
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誰。金發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
的光芒。”
[幫助學生體會帶愛心是不會停止的,是永生的,進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