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積”課堂實錄與反思
4.請你在方格圖上畫一個面積為18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每個方格的邊長為1厘米。)5.現有一塊三角形空地,世博會擬在這個三角形空地中修建五個國家的臨時展館,要求每個國家展館占地面積相等,并且為三角形。請你作一名小設計師,為其設計幾個可行的方案。【教學反思】“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重點是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依據兒童“從直觀的動作思維到具體的形象思維,最后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也就是從“外化”到“內化”,在操作中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數學的應用性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課的開始從學生非常熟悉的話題入手,介紹世博會要規劃修建一個三角形的綠色花壇。這個三角形的花壇究竟有多大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了新課。在學生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讓他們利用公式獨立解決課始的問題,使他們深刻地認識數學的作用,體會數學的應用性。
二、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它既順應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又可集中注意,激發興趣,發現新知,體驗創新,使學生在“親自創造事物”中快樂地獲得“真正的理解”。這一課的實踐活動分為以下兩步。
1.從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入手。教師要求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用彩色筆描出它的長和寬,并用文字標出,然后請學生選擇合適的學具,以最快的速度畫畫、剪剪、拼拼、比比,看看直角三角形與長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小組內交流。學生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發現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正好是相應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又找出了長方形的長、寬與三角形的底、高之間的對應關系,喚起了似曾相識的親切感,消除了思維上的心理障礙。
2.從特殊推廣到一般。學生借助“畫三角形”這一環節,化解了教材中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要先把其中一個三角形沿高剪開的困難,在畫畫、剪剪、拼拼中得出“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的面積,也是相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這個結論,從而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親身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深刻,掌握牢固,應用靈活,同時,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
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展。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變換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每個學生都有自由表達自己觀點、意見的機會,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自身的價值。在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活動,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通過畫剪拼擺來探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畫,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討論,幾分時間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組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接著我組織他們交流,臺上學生講解演示,臺下學生不時地加以補充、提問,學生在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許多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但許多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靠大家的力量,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同時深切地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