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質(二)教案(第一單元 方程)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們在解答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核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數量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獨立完成。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你得到的知識?
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習題超市:
一、我會填:
1、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 )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x÷1.3=5的解是x=( )。
二、根據等式性質,在○填運算符號,在□里填數
1、x÷5=45 2、8x=192
x÷5×5=45○□ 8x÷8=192○□
3、4x=64 4、x÷12=26
4x○□=64○□ x÷12○□=26○□
三、用直線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接起來。
x+15=31 x=40
x-12=28 x=13
5x=20 x=16
x÷5=0.7 x=10
84÷x=8.4 x=4
52-x=39 x=3.5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等式的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教材簡析:
例5教學等式的另一個性質。教材注意利用學生前面學習等式性質的經驗,在感知天平的直觀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質的一個實例后,再讓學生寫一個等式,通過比較、概括與交流,得出“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的結論。教學時有兩點應注意:
一是讓學生正確理解圖意。上面一組天平圖的左邊原來是一個質量為x克的物體,又添上一個質量相同的物體;右邊原來是一個20克的砝碼,又添上一個同樣的砝碼。這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都乘2。下面一組天平圖左邊原來是3個質量都為x克的物體,現在只剩下1個這樣的物體;右邊原來是3個20克的砝碼,現在只剩下1個20克的砝碼。這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兩邊同時除以的那個數不能是0,這一點學生能夠接受。因為前面的教學中,已經多次提到除數不能是0。
例6教學解方程,解方程的關鍵是方程的兩邊都加(減)幾、乘(除以)幾,教材對此有精心的設計。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讓學生聯系已有的解方程經驗和有關的等式性質,思考“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這個問題,并解這個方程。這些設計都體現了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
例6還滲透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求長方形試驗田的寬,都是先列出方程再求解。這兩道例題的教學重點是應用等式性質解方程,以實際問題為載體有兩點好處:
一是初步體會列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從而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二是繼續體會列方程的依據是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例6依據長方形面積公式列方程,是對等量關系的一次引導。教學的時候,既不要沖淡例題的教學重點,又要讓學生獲得這兩點體會。